民生

京城博爱堂

2024/08/11 10:36 来源:社区文化网    阅读:1.2万

       北京博爱堂是一家为患者提供高质量中医药诊疗服务的中医医疗机构,主要开展中医肿瘤、中医皮肤、中医风湿、中医肾病、中医肝病、乳腺病、脱发白发、中医内科、中医妇科、不孕不育、中医小儿等疑难疾病的中医临床治疗方案的探索、研究与实践。在中医药及传统文化各界专家的支持下,已逐步发展成为北京市名老中医专家及有能力的中青年中医专家聚集的一个平台,技术力量比较强的民营中医医疗机构,是北京市首批“北京中医药文化旅游示范基地” “北京市膏方定点服务机构”“北京市医疗保险定点医院”。

一、看名中医,来博爱堂;吃放心药,到博爱堂

       博爱堂汇集了享誉京城及国内外的近200位名老中医专家和中青年中医专家,现有的出诊中医专家有:国医大师薛伯寿、许润三、国家级名老中医麻柔、柴瑞霭、董振华、周德安、周乃玉、王素梅、李佩文等、知名中医专家许铣、张培彤、张宗岐、陈长怀、郭博信等。

       医馆遵循“上医治未病”的理念,致力于中医药产业的发展与振兴。在中医界以及传统文化各界专家的支持帮助下,博爱堂健康稳健发展,在“既病防变”、“已病早治”的基础上,为患者提供优质的纯中医诊疗服务。博爱堂从饮片进货渠道严格控制饮片质量,根据国家规定对饮片进行严格验收、调剂,聘请多年从业经验的执业中药师核查调剂,为患者的用药层层把关。素有“看名中医,来博爱堂;吃放心药,到博爱堂”之美誉。

二、医馆文化氛围

       博爱堂南站馆位于北京南站腹地南二环开阳桥西南方位(瀚海花园大厦一层),建筑面积约3000平米,紧邻北京南站,交通便利,环境优美。博爱堂北京南站馆完全按照汉代风格设计建造,充分体现了汉代建筑的风格特点。医馆整体以黑、红、金三色为主,在参照汉代文物的基础上精心设计、装修,有如“梦回汉朝”的感觉。南站馆同时也是一座对外展现汉代医药学、汉代文化的汉文化博物馆,其汉代文化、汉代医药学诊疗文化氛围,堪称京城乃至中国一景。

       博爱堂魏公村馆位于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9号院,与北京理工大学、中央民族大学、解放军艺术学院等相邻。

       博爱堂北京西站馆位于北京市丰台区北京西站南路2号,地处原“亚洲第一大站”北京西客站南广场南侧。紧邻地铁7号线、9号线、14号线,交通非常便利。其建筑面积约4400平方米,是博爱堂名医馆旗下面积最大的一级中医医院。西站馆除常规设置外,还设有中医会客厅、中医学术厅、中医报告厅、中医美术馆。

三、注重基层中医人才培养

      (一)北京市“传统、传授、传心、传承、传播”跨学科学习班:培养具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底蕴的在中国传统哲学思想指导下的,吸收多学科精华的、复合型的新时代中医师。

      (二)北京大学国学国医班:以“国医十三经”为主导,旁通儒释道传统文化,以国医药防病、治病、健康长寿为主线,尝试体验传统文化精髓,系统学习中国传统的医学理论与哲学思想。该班邀请我国著名的国医药及儒学、佛学、道学与传统艺术等领域的专家学者亲自授课,讲授中华文明的核心理念,传授国医药及健康的国医知识。该班由北京大学组织教学,学员完成学习并考核合格后,由北京大学统一颁发结业证书,证书统一编号(加盖北大红印)。

      (三)中医药传承公益培训班:旨在培养中医和各学科交叉融合的复合型人才,为传承弘扬中医药提供人才储备,三年制学习结束后,经主办单位考核合格的学员,可获得主办单位颁发的结业证书。

      (四)我院设立了“名老中医传承基地”“名老中医学术基地”“许跃远中医药传统技能传承工作室”等。

四、弘扬中医药的公益事业

(一)公益性学术论坛-中医影响世界论坛

       2008年开始,博爱堂发起了“中医影响世界论坛”这一公益论坛。论坛自成立以来本着“传承、弘扬、发展中医药,为全人类健康服务”的宗旨,坚持“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和“贡献思想、分享智慧;贡献力量、发展中医”的原则,不断的邀请政府领导,中医药、西医药、哲学、艺术、国学、教育、文学、体育、戏剧、经济学、统计学、心理学、法律、环保等各界专家,华人代表,外国友人及各方媒体通过不定期的论坛形式,讨论中医药的发展,为中医药的发展出谋划策。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北京市中医管理局、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国中药协会、北京市中医药文史研究会、北京大学等多个单位的领导和学者对本论坛高度重视并多次亲自参加论坛。目前论坛已经举办了29次会议,均取得圆满成功,会议文献成果达400万余字。随着论坛影响力的不断提升,《中医影响世界论坛》已经逐步发展成为研讨医学、文化、健康领域的一块阵地。

(二)《中国中医药发展史代表人物标准肖像绘制工程》

2006年底博爱堂发起了“中国中医药发展史代表人物标准肖像绘制工程”,主要创作、绘制神农炎帝、轩辕黄帝、扁鹊、华佗、张仲景、孙思邈、李时珍等中医药历史代表人物的标准肖像。

       该工程于2010年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立项,中国中医研究院医史文献研究所研究员李经纬,国医大师邓铁涛、朱良春、孙光荣,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原所长余瀛鳌,中医古籍出版社原总编辑伊广谦担任总顾问。邀请清华大学、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央文史研究馆、中国国家画院和北京服装学院等机构的专家担任历史服饰和艺术创作绘制顾问。

       在2014年4月9日召开的“中国中医药发展史代表人物标准肖像绘制工程第一阶段工作结题会”上,专家们一致认为,目前已经完工的标准像通过验收,可以作为中医药史代表人物的原型定格像、标准像。

       该工程于2021年初全部完成,共计70幅画像,每幅画像高2米、宽1米。成品已于2021年1月25日起在中国中医药报第8版以《中华民族名医像》专栏进行刊登,每周刊登1-2位人物,持续刊登一年之久。据《中国中医药报》介绍,如此大的篇幅和宣传规模是报社历史上第一次。弘扬中医药文化巨著——《中华民族名医像》,将于2024年出版发行。中国中医科学院荣誉首席研究员、资深研究员李经纬评价:“这是中医药学顶天立地的工程,意义非常深远!”

(三)中医小事视听栏目

       本栏目由北京博爱堂、北京市中医药文史研究会发起,主要讲述中医人的故事。2018年,中医泰斗路志正担任名誉总顾问并为《中医小事》题字;中医史学泰斗李经纬、“人民英雄”张伯礼院士担任总顾问。《中医小事》以视频访谈、个人讲述的方式,从多方面挖掘中华医学和中医文化的丰富内涵,从多角度展现传统医学与人民群众的密切关系。

(四)中华民族名医故里寻根暨道地药材考察暨传播中医药学、中医药文化30年工程

       本工程是肖像绘制工程的延伸,将花费20年以上时间对画像工程中的70位名医故里(出生地、成名地、去世地等)进行深入地实地考察和探寻。感受名医故里的风土人情,争取在当地举办肖像绘制工程作品展,弘扬中医药文化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围绕中医药从多学科进行学术思想探讨和学习,顿悟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学术思想,顿悟中医药文化学术思想,在参与实地考察过程中,通过亲身体验名医的伟大事迹、人格,达到醍醐醒脑,提升悟性的作用。考察道地药材的生长环境、炮制流程工艺,组织义诊活动,为当地居民解除疑难杂病病痛的同时帮助当地医师提高技能和文化水平。

 


责任编辑:王云河

社区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