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时代银龄行动”中贡献雨花力量
2024/12/04 23:29 来源:社区文化网 阅读:5.3万
诞生于2011年的雨花敬老公益事业,是民间自发开展“银龄行动”的实践,老年志愿者们积极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利用所学所长服务基层、服务群众,向社会传递正能量,展现了新时代中国老年人的精神风貌。老年人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希望广大老年朋友保持老骥伏枥、老当益壮的健康心态和进取精神,既要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又要老有所为,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银发力量”。
同时也体现了对老年人的深情关怀,必将进一步激发全社会关心老龄事业、增强老年朋友参与社会的积极性、主动性,推动“银发力量”持续绽放时代光彩。
近年来,“在新时代银龄行动”中贡献雨花力量其特点“日日慈善,一粥一饭,养老互助,感恩至上”,有比较稳定的志愿者队伍和相对成熟的服务模式。雨花现有800余个服务点,累计近5.5万名志愿者参与,平均每日参与敬老服务约1万人次。雨花志愿者中,70%为健康活力老人,平均年龄70岁,最年者超过100岁,90岁以上的超过1000余人。
一、雨花敬老是中国式养老的生力军
雨花敬老有着公益互助的特点,为中国式养老作了探索和尝试:强调“敬”字。雨花旗帜鲜明地将敬老写进品牌名称中,并且强调养老首先是养老人之志。重视“家”字。一句“欢迎回家”,顷刻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倍加亲切。人好水也甜,素食也好,福粥也罢,老人们吃起来都觉得十分可口香甜。重视传统礼仪。就餐前的礼仪略有繁冗,但老人们都乐在其中。
促进老人再学习、再成长。一等养生做公益,二等养生自修行,三等养生随心欲,不知养生愚痴人。雨花平台出现了多起重病老人通过做公益恢复健康的案例,有其道理。
二、雨花银龄志愿者的特点
一是人数多,规模大。在我国现有老年志愿者群体中,雨花银龄志愿者占比很大,有学者认为超过三分之二。
二是专业化程度高,雨花银龄志愿者的日均公益时长较长。
三是低学历、高素质。雨花银龄志愿者大都来自基层,学历水平较低,但他们素质非常高。
三、雨花敬老的社会价值
老年人做公益,对周边老年人来说,是很好的示范与教育。一些老人随着年龄的增长烦恼习气加重,所以老年时期的升华比人生其它阶段更有迫切性。雨花鼓励老人服务老人,相互学习,互相熏陶,这会改善老年心理。
老人服务老人,也会带动年轻人学会奉献、自强不息。一直以来,许多人将小辈带到雨花敬老家园实习,学校也安排孩子们到雨花实践,取得了好响应。
四、开展新时代“银龄行动”,雨花大有可为
雨花应当强化现代公益意识、品牌意识、项目意识,坚持需求导向,建立开放性思维,接纳各类志愿者,加强社会合作,加强志愿者队伍规范化建设,只要走在正确的道路上,相信雨花敬老公益能成为新时代“银龄行动”亮丽品牌!
(安徽安庆雨花敬老家园发起人凌玉珍,时年91岁)
(广西柳州,70岁老年志愿者为101岁老人送餐)
(浙江杭州,雨花银龄志愿者给老人送雨花福粥)
(李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