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瓜情
2024/12/16 17:20 来源:社区文化网 阅读:9万
近日,西双版纳的战友给我快递来两个木瓜。一个金黄金黄,已熟透了;一个还有点绿色,也可以吃了。
战友从西双版纳快递来的木瓜
几千公里寄木瓜,战友情深不言喻。看着木瓜,记忆回到戍边西双版纳那十年难忘岁月。
1968年秋,征兵工作开始,我报名应征,12月中旬,从贵州省毕节县来到云南边陲一一西双版纳勐腊县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39野战医院服役。
139野战医院建在勐腊县城北边的曼卡山下、曼帕森林中一条小水沟畔,环境幽静,鸟语花香,绿树成荫,瓜果飘香。营区和病房四周,种满柚子、橙子、黄果、柑桔、香蕉、菠萝、木瓜等水果。
木瓜林
那木瓜是树状,从树的半中央至树梢结着一个个像葫芦样的果实,一个连着一个,一圈绕过一圈,密密实实。熟的金黄,生的青绿,一棵木瓜树多的可结三四十个,少的也有一二十个。一个挨着一个,一直垒到树顶端,。且这木瓜树不分春夏秋冬,四季开花四季结果,一年四季都可釆摘,都有釆摘。
木瓜营养丰富,香甜可口。
初到勐腊,我们对木瓜并不感兴趣,因为它有一股浓浓的中药味。不像香蕉那样,甜而香。
西双版纳的木瓜很烂贱,籽籽随处可以生根发芽长成,只要有土壤,那里它都可以生长。当然,肥沃的土质,产出的木瓜又大又甜,土质稍差的,木瓜果实就大小不一,参差不齐。
我们新兵到勐腊时,勐腊的木瓜多得没人要。一则交通不便,运不到外地;二则人口太少,吃不了。木瓜黄了,就一个个从木瓜树上掉下来,一堆堆烂在木瓜树下,无人问津。直到援老筑路十万大军路过勐腊,十万知青涌入边陲,这木瓜才供不应求,才有了它本来的价值。
木瓜是好东西,木瓜是佛祖赠给西双版纳的礼物。
木瓜成熟的为金黄色
传说,释加牟尼佛从印度来到大中华,走到曼卡山下,烈日当空,天气太热,累得大汗淋漓,就坐在一块平地上的树荫下休息。
这个地方的人民得知佛祖驾到,纷纷端来茶水,敬献给佛祖。佛祖将喝不完的茶水倒在地上,形成一条河,人们就将这条河称为“茶水河”(南腊河)这个地方就叫茶水坝(勐腊)。
佛祖见这里的人民淳朴、善良、虔诚,就将从印度带来的木瓜籽,赐给向他献茶的善男信女,让他们栽在房前屋后,吃其果实,避暑消灾,延年益寿。
这就是西双版纳木瓜的来历。
初到勐腊不识宝。一天,老兵划开一个黄珍珍、胖乎乎的大木瓜,召唤我们这些土包子品尝。闻着那股怪味,我们连连后退。老兵很“坏”,硬是将一块木瓜塞进我的口中。
1978年作者(左2)离开勐腊时,与战友在自己种的果林处留影
说来也怪!这木瓜闻着有股怪味,吃进口中怪味就变成了一股清香,果肉甜糯甜糯的,香甜而爽口。再食第二块,甘味浸入五脏六腑,滋润着每个细胞。从此,一发不可收,每天不吃上两块木瓜,就像失魂落魄般难过。
我和陈思玉被分配在洗衣房,我们宿舍和洗衣房周边木瓜一排排。我俩就天天摘来吃,也送给一些喜欢木瓜的战友。宿舍和洗衣房周边木瓜摘完了,就进山沟。
139医院建在这里,主要是这里有条小溪,长年水流不断,且水质清亮无染。干部家属房的两排房子,排列在深沟处。那里沿沟岸有一排排木瓜树,树上的瓜果又大又黄,个个透着清香。家属来队是临时的,也吃不了满沟的木瓜,有主无主的木瓜,任凭我们釆摘,无人过问。
釆摘木瓜也并非易事,低矮的木瓜树,好摘,但不很甜。甜而脆的木瓜,都长在大木瓜树上。大木瓜树有的有三四米高,有的有十来米高。开始我们没经验,找棵竹竿樋。十来米高度,木瓜掉下来,摔得稀烂,吃不到,还打脏了一身衣服。
还是陈思玉有主意,他进山伐了棵又长又直的树干,从中锯破,钉上横担,就成了一架楼梯。架木梯上树,挑着摘又大又成熟的木瓜果,太轻松,太安逸了。
当然,我们摘的木瓜不光我俩吃,很多战友都得到分享,尤其是女兵,她们比我们馋,我们要照顾到她们。
我们入伍后在勐腊只住了5个月,这样天天美食木瓜的快乐生活,在我们医疗所奉命出国赴老挝执行“援老抗美、援老筑路医疗保障任务”而告结束了。
到了老挝,也有木瓜,但是被“不拿老挝人民一针一线,不动老挝一草一木”的出国纪律所约束,我们只能望老挝土地上的木瓜而兴叹!
三年,整整三年,我们才从老挝撤回祖国,撤回勐腊,撤回139野战医院大本营。
那时已入了党、提了干部,有自己的单独宿舍,也有自己的 “种植空间”,加上医院不断扩大,每届新兵增多,原先的木瓜树,果实未熟就被“拿下了”。要吃木瓜,就得自己种了。
木瓜熟了
于是乎,我就在我的宿舍门口那片空地上种了3棵木瓜,4棵香蕉,2棵芒果,基本上一年四季就有吃不完的水果了。木瓜成熟一个摘一个,它一年四季开花、结果。摘了一个成熟的,一周后另一个又会成熟了。三棵树轮换着吃,安逸非常。有时,陈思玉他们几个战友来,几棵木瓜树上成熟的木瓜,一下就被扫荡光了。
木瓜除了可以美食外,还有很多药用价值。据说,木瓜可以清热解毒,生津润肺,造血增肌,降糖降脂,降血压,降尿酸,治痛风,增强肝功能等作用。是糖尿病患者可食水果之一,也可帮助产妇出奶水,还可以代血浆输给患者。
1974年,为贯彻毛泽东主席”中西医结合”的指示,139野战医院大搞中医科技,先后开展了针灸麻醉,中草药广泛应用临床和木瓜液代血浆等项目。
139野战医院地处边陲,担负的是支援东南亚革命武装丛林作战的医疗保障任务。血浆,对于抢救伤员是必备的。但,当时医院没有储存血浆的设备,更没有血浆的来源。院党委作出” 用木瓜液代替血浆” 的科研决策。抽出精干的科研人员,组成” 木瓜血浆” 科研小组,土法上马,敢闯敢创。
科研小组先选择半生不熟(青带黄色) 的木瓜,将木瓜粉碎,加水熬至稠状,经数十次过滤,从木瓜汁中提取精华,在工作人员身上多次试验,观察有无不良反应。有十多个干部,战士以身试验,得到科学依据,确认无毒无害,可代血浆使用后,用于临床。并撰写论文,在一些医学杂志上发表。
这项” 木瓜液代血浆” 的科研活动,至139野战医院撤销而告结束。但是,他为木瓜开发用于医学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提供了科学依据。
木瓜,永远的记忆,西双版纳,一生的怀念。
我喜欢木瓜,更热爱勐腊那块热土。(余泽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