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

【观察评论】黔西市:奏响新春民族大融合的华彩乐章

2025/02/20 23:20 来源:社区文化网 阅读:11.8万

春节,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不仅是阖家团圆的时刻,更是民族文化传承与交融的重要契机。在黔西市,这个春节被赋予了更为深刻的内涵,各民族同胞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共同谱写了一曲民族大融合的和谐旋律,生动诠释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实践。

 传统底色,渲染新春多彩底色

春节前夕,黔西市就被浓郁的节日气氛所笼罩。大街小巷张灯结彩,红彤彤的灯笼高高挂起,奏响了新春的前奏曲。写春联、剪纸、打铁花等传统民俗活动在各地火热开展,墨香与纸艺交织,勾勒出人们对新年的美好期许。 

在黔西市惠风学校,学生们用稚嫩的双手剪出形态各异的剪纸作品,传承着民间艺术的温度;水西广场上,书法爱好者挥毫泼墨,一副副饱含祝福的春联应运而生,吸引众多市民驻足欣赏、挑选。

  这些活动不分民族、不论老少,大家共同参与其中,在传统习俗的浸润下,感受着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彼此间的距离也在欢声笑语中悄然拉近,民族文化认同在潜移默化中得以增强。

 跨年狂欢,点燃民族融合火焰

为进一步促进各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黔西市精心策划了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文化活动。

节前,以“民族团结”为主题的活动,就开展了多场,跨年狂欢,点燃了黔西的大街小巷,民族融合的“焰火”,成为了黔西市新春贺岁的重头戏。

 跨年之际,金街广场举办的电音节成为了欢乐的海洋。为期两天的活动里,灯光秀如梦似幻,电音乐队激情澎湃,拍照打卡区充满趣味,篝火狂欢温暖人心,跨年倒计时更是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不同民族的人们汇聚于此,抛开生活的琐碎,在音乐与欢乐中共同迎接新年的曙光。

 在这里,民族的界限被欢乐的氛围所消融,大家手牵手、心连心,一同沉浸在节日的喜悦之中,在互动交流中,团结与融合的种子悄然生根发芽。

诵读经典,追溯文化根源脉络

新春诵读系列活动同样别具一格。从2024年12月31日至2025年1月27日,图书馆内书香四溢,新春古典诗词诵读会、二十四节气主题读书会、新春唱诗诵读会等活动接连举行。

 各民族市民齐聚一堂,在抑扬顿挫的诵读声中,品味古典诗词的韵味,感受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

诗词跨越了民族的界限,成为连接彼此心灵的桥梁,让大家在文化的滋养中,找到了共同的精神家园,以文化为纽带,紧密地凝聚在一起。

 “村晚”盛宴,绽放民族多元魅力

1月26日晚,黔西市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在水西大剧院盛大开幕。市领导与各界代表共同观看,市委书记陈华的新春贺辞,传递着对全市各族人民的关怀与祝福,也凝聚起全市人民团结奋进的力量。

晚会以“祥蛇贺岁·福满新春”为主题,融合了歌曲、舞蹈、戏曲、地方民俗表演等多元艺术形式。苗族的《苗韵化屋》、彝族的《阿西里西》、体现地方特色的《象祠故里气象新》以及苗族多声部民歌《阳雀声声在呼唤》等节目轮番登场,它们不仅展示了黔西近年来的发展成就,更将各民族独特的文化魅力呈现在观众眼前。观众们沉浸在这场文化盛宴中,深刻领略到各民族文化的多元共生,进一步促进了民族间的文化交流与相互欣赏,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心中扎根更深。

2月3日,黔西化屋首届“阿酬”节暨化屋“村晚”活动在新仁苗族乡化屋广场盛大举行。《奢香夫人》《好花红》《滚山珠》《苗族敬酒歌》等节目精彩上演,既有民族文化的交融,又展现了毕节非遗的独特魅力。乐器合奏《无羁》、表演唱《总书记来到咱苗乡》等节目更是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

 这场活动不仅加深了人们对毕节非遗文化和民族风情的了解,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增强了民族文化自信,更以文化为引领,推动了化屋村文旅产业的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同时也让各民族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拼搏。

多彩活动,奏响融合时代强音

春节期间,黔西各地的活动更是将民族大融合的氛围推向极致。

1月31日,黔西群众大舞台文艺汇演在水西广场热闹开场,欢快的舞蹈、动听的歌曲、幽默的小品等节目精彩纷呈。不同民族的演员们登上同一舞台,展现各自的才艺,台下观众不分民族,共同沉浸在欢乐的海洋中,共享文化带来的愉悦,增进了彼此的了解与友谊。

同一天,新春戏曲展演在水西公园举办,演员们粉墨登场,带来《金色飞舞迎新年》《红梅赞》等经典剧目。戏曲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征服了各民族观众,让大家在欣赏中共同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了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观音洞的“跳花节”同样热闹非凡。各民族同胞身着节日盛装,一同载歌载舞。其中特色舞蹈、芦笙表演与爵士舞、独唱等节目相互交织,呈现出一场民俗文化的盛宴。跳花节不仅是苗族同胞的欢乐庆典,更是各民族交流互动的重要平台,在这里,不同民族的文化相互碰撞、相互借鉴,绽放出绚丽多彩的光芒。

民俗巡游,凝聚民族团结力量

2月1日,水西街道的年味民俗游街活动吸引了众多市民。舞龙、高跷、芦笙、腰鼓、扇子舞等节目纷纷亮相,160余名参演人员用热情的表演为大家带来了一场视觉盛宴,成为民族大融合的生动缩影。舞龙者矫健有力,巨龙在天空中灵动飞舞;秧歌队步伐轻盈,彩绸随风飘舞;腰鼓队鼓点激昂,振奋人心;踩高跷的表演者技艺高超,引来阵阵喝彩。各民族群众或参与表演,或驻足观看。舞龙象征着中华民族的祥瑞,高跷展示着独特的民间技艺,芦笙、腰鼓则彰显着民族的文化特色。这场游街活动将各民族的民俗文化汇聚一堂,让市民们在欣赏表演的同时,深切感受到各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促进了民族间的团结与融合。

 在黔西市,这个春节每一项活动都如同跳动的音符,共同奏响了新春民族大融合的华彩乐章。各民族同胞在活动中共同参与、共同庆祝,传承和弘扬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通过频繁的交流与互动,文化认同不断加深,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每个人心中深深扎根。

  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各民族的精神文化生活,更为黔西市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让大家看到了一个团结、和谐、繁荣的黔西,也更加坚信,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引领下,黔西市必将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中华民族也定能在团结奋进中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让这曲民族大融合的乐章在新时代黔西奏响更加激昂的旋律。(胡静)


责任编辑:舒彬

社区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