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

【毕节“两会”】新时代蕴含着的毕节示范智慧

2025/02/25 13:41 来源:社区文化网 阅读:30.5万


 青山叠翠,万物始发,凝聚智慧,倾听“两会”声音,聚焦发展,蓝图再绘。新起点,新征程,毕节牢记使命,履职尽责不忘初心、一幅幅高质量发展画卷,一项项成果凝聚“示范”智慧,一个个好政策浓墨重彩,听民意,排民忧,解民难,办民事,以“实”践行发展示范的“多重”跨越,交出一份乌蒙秀美河山高质量答卷。

 抢抓机遇树典范

乌蒙山的豪放,铸就了毕节人的深厚历史发展底蕴,敢于担当,敢于创新发展。历史惊人的相似,又有着时代各异的特点,各种历史人物的涌现,证明着毕节这片土地的勇毅和丰满。

李世杰‌、丁宝桢、奢香造福桑梓,民族大义凛然,报国情怀满满;‌黎又霖、周素园‌、‌林青坚贞勇敢,爱国情操,民主思想,革命气概,高位呈现。塑造了毕节人的风骨,打造了示范区发展典范。

    新时期,“开发扶贫、生态建设”,毕节高质量发展,“地域+领域”“同心”实践,脱贫攻坚,乡村振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富矿精开”“高效办成一件事”。成就了新发展理念的示范区目标理念。

毕节这片土地的示范“烈火”,正在熊熊“点燃”,抢抓机遇从“创建”到“示范”,也在渐渐蝶变,政治高地上,发展力度不减、民生温度蜕变井然。

人才培养强根基

人才是智慧的源泉,人才发展是示范区的资源。

2024年,毕节共培育‘毕节工匠’技术技能人才6.06万,开展职业技能水平考核评价9.3万,截至今日,毕节市已累计建设公共实训基地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人才基地等各类人才发展平台18个,县级以上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4个,市级以上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16个、技能大师工作室36个,培训各类人才59.38万人次。

各单位,各部门,各行业,越来越注重人才培养的升级换代,全能人才,专业人才是示范区的引领者,更是科研发展、教育迭代、健康提升、创新发展的智慧之动力,更是示范区竞争力的源泉。

 过去曾经“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现在“群英荟萃, 大咖云集, 人才济济”已在毕节写遍。

发展理念润万民

每年“两会”前,毕节都会推出民生实事征集,公交线路是否合理,新建道路是否顺畅,文化活动是否完成,互嵌融合是否共居、共学、共事、共乐,技能培训是否惠及到农户,教育,健康是否服务到万家等等。这一系列民生工程的推行,让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衔接点,成为示范区增福祉,惠民生,润万民的使命必达。

毕节把深化改革作为目标动力,把“民声”融合成“民生”“应保尽保、应兜尽兜”,让百姓过去“要办事, 跑来跑去累断腿”,办事难,办事慢的历史,永远记录在时光的记忆里。

如今,出门就是学校,开门就是医院,走一趟就可以办事的效率,明显得到改善,老百姓的事就是党委、政府的大事,真正把发展理念润万民目标,落实到老百姓的生产生活中,实现“家门口”便可以就业,在孩子身边就有收入的需求上。

真正实现“山好水好,百姓发展好”成为毕节市各族群众美好生活的期待,发展理念润万民成为现实。

示范引领促蝶变

党中央亲切关怀,各级政府的认真把脉,是毕节示范区蓝图绘就的关键着力点,也是支撑点,更是延续点。

毕节围绕“贯彻新发展理念的示范区”这一目标,一直朝着前路迈进。把不负政策好,不负青山美,不负各族人民强,纳入“示范区”建设的全面发展之中。

从“试验区”迈进“示范区”,毕节也经历了多代人的辛勤“汗水”,更是收获了“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蝶变历程。

“花海毕节”成为亮丽名片,示范建设注入崭新蝶变动能。老百姓安居乐业,产业更新发展,人才技术不断创新,“赋予毕节建设乡村振兴新典范、绿色发展新样板、人力资源开发新基地、体制机制创新先行区的战略定位。”

毕节真正做到“年年有突破、五年上台阶”,在高质量发展的路上站好位、布好局,毕节示范智慧,示范引领促蝶变,步履铿锵,正在大踏步走向前。(社科笔杆子:郭翰)


责任编辑:舒彬

社区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