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

贵阳乌当:“四美”创新村,厚植家园情怀话“铸牢”

2025/03/27 18:05 来源:社区文化网 阅读:29.9万

近年来,乌当区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以“四美”创新村建设为抓手,在民族乡村发展道路上踏出坚实有力的步伐,描绘出一幅民族和合、团结奋进的壮美画卷。

 守护绿水青山,共绘诗意家园

 乌当区偏坡村,这里森林覆盖率达66.3%,山水林田错落交融,盆地稻田、荷塘古井、溶洞等自然景观星罗棋布 ,呈现出“时时有美景、处处皆画卷”的乡村美景。

在发展过程中,偏坡村严守生态红线,对古民居、古树实行台账管理,确保民族乡特色风格得以完好保存。

依托这些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偏坡村积极发展生态农业与乡村旅游业。

春日里,游客漫步在乡间小道,欣赏着漫山遍野的花海;夏日时,在荷田边感受微风拂面的清凉,品尝新鲜的农家果蔬;秋季,参与丰收采摘活动,体验乡村生活的质朴与喜悦;冬季,泡着温泉,享受大自然的馈赠。

 生态与旅游的互促互进,不仅擦亮了偏坡村绿色生态名片,更讲活了自然与人文和谐共生、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动人故事,让各民族群众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共享生态红利。

 整治人居环境,打造温馨家园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任务,也是广大农民群众的深切期盼。乌当区大力开展农村“五治”工作,以“七化”建设为抓手,全面清理“三堆”、整治“三乱”、实施“三改”、美化“三口” 。

走进新堡布依族乡王岗村,曾经杂乱的柴草堆、土堆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干净整洁的庭院和规划有序的小菜园;破旧的房屋经过改造,统一换上了具有民族特色的风貌,与周边环境相得益彰;新修的道路平坦宽阔,太阳能路灯照亮了村民的夜归路;污水处理设施的完善,让溪流恢复了往日的清澈,鱼虾在水中欢快地游弋。

 通过一系列的整治行动,王岗村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各族群众的生活品质得到了极大提升,真正实现了“房在林中建、人在画中游”的美好愿景,让各民族群众住得安心、舒心、放心。

 培育特色产业,铺就致富之路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石,也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关键。乌当区立足本地资源和民族特色,积极培育特色产业,促进群众增收致富。

偏坡村结合布依饮食品种多样、口味清淡、药食同源的特点,大力发展农家乐,推出婚宴餐、康养餐等系列餐饮品牌,让游客品尝到地道的布依美食;鼓励农户利用自家干净整洁的庭院开办民宿,为游客提供温馨舒适的住宿环境;支持民间艺人、工匠兴办文创工作室、人大代表工作室等,将布依传统手工艺品转化为旅游商品,深受游客喜爱。

 如今,偏坡乡的农家乐已达38家,每年仅旅游收入就超过2000万元 。

在新堡乡,当地充分发挥资源禀赋优势,发展山地绿色农业,培育壮大绿色生态农业。王岗村的林下菌种植、长坡村的林下鸡养殖等林下经济蓬勃发展。

同时,积极打造香纸沟森林康养基地,发展旅游康养、森林康养、温泉疗养等康养业态,让绿水青山真正变成了金山银山,各民族群众在产业发展中实现了增收致富,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传承民族文化,凝聚团结力量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乌当区偏坡布依族乡全力推动布依民族文化传承,组建了长号队、竹竿舞队、姊妹箫表演队、布依民歌队等文艺队伍 ,并为其配置乐器和民族服饰。这些文艺队伍不仅在本地的文化活动中大放异彩,还多次受邀参加省内外的文化交流活动,成为展示布依文化的亮丽名片。

 每逢元旦、春节、五一、“六月六”、中秋、国庆等节假日,乌当区都会组织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群众性文化活动暨‘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等系列主题活动 。各族群众身着盛装,欢聚一堂,共同参与舞龙舞狮、山歌对唱、民俗表演等活动,在欢声笑语中增进了彼此之间的感情,铸牢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此外,乌当区还积极推动中华文化融入各族群众精神生活,通过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庆活动,以及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等民族节庆,将其打造成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新载体

同时,深挖历史文化底蕴,建立民族文化研究联合教研室和现场教学点,充分发挥博物馆作用,举办各类文化活动,让乌当民族文化标识“亮”起来,构筑起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贵阳乌当区通过“四美”创新村建设,在生态、宜居、宜业、和合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走出了一条具有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写下了生动注脚,让民族团结之花在这片土地上绽放得更加绚烂多彩 。(图文/郭见 舒彬)

 

 

 

 


责任编辑:舒彬

社区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