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新闻出版署主管

韬奋基金会(中共中央宣传部主管)主办

贵州清虚洞:寻觅心灵深处的"清凉"胜地

2025/04/07 16:22 来源:社区文化网 阅读:23.9万

喧嚣的生活中,"清凉"二字不仅仅是对温度的感知,更是人们对心灵宁静、精神自由的向往。国家3AAA级景区清虚洞,便是这样一处汇聚自然之清凉与人文之静谧的绝佳胜地。这里既有原始质朴的茅草屋,又有吉尼斯世界纪录第一高桥;既有毕节市最大的荷花池,又有充满文化底蕴的清虚书院、论道馆和乡愁馆;既有露天游泳池的畅快,又有石榴园岩上露营基地的野趣;还有烧烤一条街、土法游乐场、网红酒吧等现代娱乐元素,这里正逐渐成为一座集吃、住、行、乐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胜地。然而,清虚洞最珍贵的,或许不是这些精心打造的设施,而是那份能让浮躁心灵沉淀下来的天然"清凉"。

山水之间的纯净呼吸

贵州素有"天然空调"之称,而清虚洞更是将这份自然的清凉发挥到极致。漫步于此,山风拂面,泉水叮咚,满目苍翠,让人瞬间忘却城市的燥热与烦忧。

毕节市最大的荷花池,在盛夏时节绽放,碧叶连天,粉荷摇曳,漫步其间,心灵也随之沉静。荷花自古便是高洁与清凉的象征,周敦颐在《爱莲说》中写道:"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份纯净之美,恰是清虚洞给予游人的第一份清凉馈赠。

而石榴园岩上的露营基地,则让游客有机会真正融入自然。夜晚躺在帐篷中,仰望星空,聆听虫鸣,感受山间的凉风,远离电子设备的干扰,回归最原始的宁静。露天游泳池让游客在畅游的同时,感受天然水体的清凉触感。这种与自然零距离接触的体验,正是现代都市人最稀缺的"奢侈"

文化浸润中的心灵栖息

除了自然风光,清虚洞的人文底蕴同样散发着独特的"清凉"气息。清虚书院、论道馆的设立,让这里不仅是游玩的场所,更成为一处文化修心的道场。

书院中陈列的典籍,论道馆里的哲思交流,无不让人在浮躁的社会中寻得一方精神净土。中国文化历来推崇"静以修身",而清虚洞的名字本身便蕴含道家"清静无为"的智慧。在这里,游客可以暂时放下功利之心,体验"慢生活"的真谛。

 乡愁馆则通过老物件、老照片、农耕器具等展品,唤醒人们对传统生活的记忆。

 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许多人已经忘记了泥土的芬芳、柴火的温暖、邻里间的温情。乡愁馆的存在,让游客得以回望过去,感受那份简单而真挚的生活态度,从而在心灵上获得一种返璞归真的清凉。

动静之间的平衡之美

清虚洞并非一味追求复古,而是巧妙融合了现代娱乐元素,让不同年龄层的游客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年轻人可以在网红酒吧小酌,在露营基地烧烤狂欢;孩子们可以在土法游乐场尽情玩耍,体验不同于电子游戏的纯真快乐;老年人则可以漫步荷花池畔,或在茅草屋下品茶闲谈,享受悠闲时光。

这种多元化的旅游体验,让清虚洞既保留了自然的宁静,又不失现代的活力。

 值得一提的是,吉尼斯世界纪录的第一高桥,不仅是一处壮观的工程奇迹,更成为清虚洞的标志性景观。

 站在高桥之上,俯瞰群山环绕、云雾缭绕的美景,顿觉心胸开阔,烦忧尽消。这种震撼与宁静并存的体验,正是清虚洞"清凉"魅力的独特之处。

寻找属于自己的那份清凉

贵州清虚洞的"清凉",既是自然的恩赐,也是文化的沉淀,更是现代人内心深处渴望的宁静。

在这里,你可以选择在荷花池畔静坐冥想,可以在书院里品读经典,也可以在露营基地与好友畅谈人生。无论是哪一种方式,都能让你暂时远离喧嚣,找回内心的平和。

 真正的"清凉",不在于外界温度的高低,而在于心灵是否能够安定。清虚洞,正是这样一处能让身心皆得清凉的桃源胜地。

如果你厌倦了城市的燥热与忙碌,不妨来这里,感受山风的轻抚,聆听流水的低语,让心灵回归最本真的状态。(贵诗融媒 胡静)


责任编辑:舒彬

社区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