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新闻出版署主管

韬奋基金会(中共中央宣传部主管)主办

射洪市疾控中心:带你了解尘肺病,预防尘肺病,防患于未然

2025/04/28 23:52 来源:射洪市疾控中心 阅读:7434

尘肺病是由于在职业活动或生活环境中长期吸入无机矿物性粉尘,粉尘在肺内潴留而引起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疾病。

尘肺病的临床表现

尘肺病早期无明显自觉症状,或者自觉症状很轻微。但随着疾病的进展,特别是晚期的尘肺患者,会出现或轻或重的以呼吸系统为主的自觉症状。病情严重或有并发症时,由于呼吸和循环功能受到明显损害,会出现胸闷、气短、咳嗽、咳痰、胸痛、呼吸困难,还可能伴有咯血、无力、消瘦、失眠及食欲减退等。如有发热、肝大和浮肿,表明可能并发了其他疾病。

职业性尘肺病有哪些

2024年12月11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中华全国总工会4部门联合印发《职业病分类和目录》,12种尘肺病被列为我国法定职业病,具体包括矽肺、煤工尘肺、石墨尘肺、碳黑尘肺、石棉肺、滑石尘肺、水泥尘肺、云母尘肺、陶工尘肺、铝尘肺、电焊工尘肺、铸工尘肺,以及其他尘肺病(开放条款)。

职业性尘肺病诊断原则

根据可靠的生产性矿物性粉尘接触史,以技术质量合格的X射线高千伏或数字化摄影(DR)后前位胸片表现为主要依据,结合工作场所职业卫生学、尘肺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和职业健康监护资料,参考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排除其他类似肺部疾病后,对照尘肺病诊断标准片,方可诊断。劳动者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符合尘肺病的特征,没有证据否定其与接触粉尘之间必然联系的,应当诊断为尘肺病。

尘肺病诊断分期

尘肺壹期有下列表现之一者:有总体密集度1级的小阴影,分布范围至少达到2个肺区;接触石棉粉尘,有总体密集度1级的小阴影,分布范围只有1个肺区,同时出现胸膜斑;接触石棉粉尘,小阴影总体密集度为0,但至少有两个肺区小阴影密集度为0/1,同时出现胸膜斑。

尘肺贰期有下列表现之一者:有总体密集度2级的小阴影,分布范围超过4个肺区;有总体密集度3级的小阴影,分布范围达到4个肺区;接触石棉粉尘,有总体密集度1级的小阴影,分布范围超过4个肺区,同时出现胸膜斑并已累及部分心缘或膈面;接触石棉粉尘,有总体密集度2级的小阴影,分布范围达到4个肺区,同时出现胸膜斑并已累及部分心缘或膈面。

尘肺叁期有下列表现之一者:有大阴影出现,其长径不小于20mm,短径大于10mm;有总体密集度3级的小阴影,分布范围超过4个肺区并有小阴影聚集;有总体密集度3级的小阴影,分布范围超过4个肺区并有大阴影;接触石棉粉尘,有总体密集度3级的小阴影,分布范围超过4个肺区,同时单个或两侧多个胸膜斑长度之和超过单侧胸壁长度的二分之一或累及心缘使其部分显示蓬乱。

尘肺病治疗原则

尘肺病患者应及时脱离粉尘作业,并根据病情需要进行综合治疗,积极预防和治疗肺结核及其他并发症,减轻临床症状、延缓病情进展、延长患者寿命、提高生活质量。

如何预防尘肺病

在我国,尘肺仍是最主要的职业病。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生产性粉尘的危害,防治职业性尘肺病,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国家先后出台一系列预防尘肺病的法律、法规,在职业性尘肺病防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且总结出了“革、水、密、风、护、管、教、查”八字综合防尘和降尘经验,对控制生产性粉尘危害方面极具指导意义。“革”是技术革新,改革工艺流程;“水”是要求湿式作业,禁止干式作业;“密”是密闭尘源,隔室操作;“风”是通风,排风除尘;“护”是加强个人防护;“管”是防尘设施管理制度化,确保防尘设施正常运转;“教”是宣传教育,安全卫生宣传,防尘和个人防护培训;“查”即加强对生产环境中粉尘浓度的检测,加强对粉尘作业工人的职业健康检查。尘肺病的控制采取三级预防措施。

一级预防:尘肺病一级预防的目的是从根本上消除或控制粉尘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主要通过改进生产工艺和生产设备,合理使用防护设施及个人防护用品,减少或消除工人的接触机会。

二级预防:关键在于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首先,应定期针对作业环境中的粉尘浓度进行检测,掌握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浓度是否超过国家卫生标准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及时查找超过职业接触限值可能的原因,并加以改进。其次,定期的职业健康检查,依据《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188-2014)要求,对从事接触粉尘危害的作业人员进行岗中和离岗健康检查,早期发现职业健康损害、职业禁忌证和疑似职业病。根据早诊断依据《职业性尘肺病的诊断》(GBZ70-2015)进行诊断和分期。

三级预防:目前尘肺病尚无彻底治愈方法,其三级预防主要是给予患者积极治疗和促进康复的措施。目前采用的治疗方法主要根据病情需要进行对症治疗、并发症治疗及保健康复治疗等综合治疗方式,以期能减轻尘肺病患者的症状、延缓病情进展、延长患者寿命和提高生活质量。

责任编辑:王云河

社区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