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企业用工制度革新与“离线权”研究新进展
2025/05/15 21:19 来源:社区文化网 阅读:1.5万
社区文化网讯 在数字化浪潮推动下,互联网及科技制造企业用工制度正迎来深刻变革。2025年4月24日,小红书以全员信形式宣布取消“大小周”工作制与竞业协议限制,成为行业“反内卷”新典型。同期,大疆、美的等企业更进一步,推行“强制下班”机制,通过技术手段保障员工按时离岗,彰显企业用工管理从追求效率向注重员工关怀的转型趋势。
深圳大学法学院“何以休息”项目组敏锐捕捉这一变化,将企业端休息制度调整视为“离线权”构建的现实土壤,深入走访深圳市多家已实施“强制下班”机制的企业。主营科技的D企业作为先行者,其制度实施成效显著:每晚21:00起,管理团队分批次对办公区域进行清场,上海部分办公楼甚至采取断电关灯等措施强化执行。制度明确要求,未申请加班审批的滞留员工需提交书面说明。数据显示,其核心研发部门从过去普遍工作至凌晨,转变为如今21:10前全员撤离,员工工作与生活的边界得到有效划分。
团队与北京德恒律师事务所负责人合影
然而,走访过程也呈现出实践中的复杂图景。在H企业,尽管下班时间后园区迅速恢复宁静,但受访员工坦言,办公系统即时消息提醒仍让其难以真正“离线”。即使企业制定了宽松的下班政策,通讯科技对个人生活的渗透依然存在,员工在平衡工作与生活时仍面临挑战。
项目组指出,“离线”制度革新倡导劳动者以健康状态投入高效工作,这一理念正在重塑工作日常与劳企关系。不过,当前具备先进休息制度的企业,在政策落地效果上存在差异,企业仍在探索如何实现劳资双方对高质量生产目标的共识,让“离线”制度成为缓和劳资矛盾、助力企业长远发展的有效路径。
历时两年,“何以休息”项目组通过实证研究,运用数据量化工具与劳动法前沿理论,深度剖析数字时代劳动权益保护难题。团队不仅揭示了劳动者“隐形加班”成因,勾勒出“离线权”实践现状,还构建了企业“离线权”政策效益评估模型,为企业优化下班管理、降低劳动争议风险提供参考。
团队部分成员合影
面对欧盟《离线权法案》确立的“数字断连”国际趋势,项目组立足我国劳动法治实际,探索“离线权”与现行法律体系的融合路径,力求在保障劳动者权益的同时,兼顾企业发展需求,构建和谐稳定的新型劳雇关系。研究期间,项目组通过多方调研,积极传播“离线权”立法理念,揭示劳动权益保障存在的潜在问题,团队成员也在实践中提升了劳动争议解决的专业能力。
目前,项目组正完善“数字劳工权益评估体系”,推动建立企业与劳动者权益动态平衡机制。研究证实,科学的“离线”制度既能守护劳动者身心健康,又能提升企业运营效能。随着法律对数字时代劳动伦理的规范日益完善,技术理性与人文关怀的交融将为社会文明进步注入新动力。(胡欣楠 吴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