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

“平坝酒杯”全国征文稿件全部“角逐”出炉

2025/06/20 16:51 来源:社区文化网 阅读:20万

 一首《平坝颂》,“平坝窖酒香,珍珠泉水甜。天龙屯堡戏,樱花万亩园。”四句诗行,似一把文化“金钥匙”,打开了“平坝酒杯”内涵,为多彩贵州全国主题征文,增添了深厚底蕴。

2025年6月15日,随着最后一轮评审讨论的结果,为期两天的征文评奖会在平坝集团(贵阳多丽产业园区二楼会议室)圆满收官。这场以酒为媒、以文会友的文学盛事,让全国创作者笔下的贵州文化与七十余载历史的平坝酒厂深度融合,在文字中绽放传统企业的文化底蕴与时代生命力。
    此次征文活动自2024年11月19日启幕,至2025年2月28日截稿,汇聚小说、散文、诗歌、摄影、书法、绘画等多元作品。其中,400余篇散文与300余首诗歌成为创作主力,另有8篇小说、40余幅摄影书画作品,共同勾勒出贵州“多彩”的立体轮廓。“文字是穿透地域的媒介,能让平坝酒的品牌故事在文化中生长。”评审会主持人、平坝集团融媒体中心主任齐娇谈及次此次活动时说,投稿作者不仅有贵州本土文人,更有来自北京、上海、广东等地的创作者,让平坝的酒香随笔墨飘向全国。

本次评奖会由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牵头主办,平坝集团承办,杜国景、张人士、王硕、陈长吟等11位专家组成评审团。评审组组长杜国景讲道,面对千余件作品,需在文学性与主题契合度间权衡,尤其与平坝酒文化相关的创作,更要在艺术表达与品牌内涵中寻得平衡。评审采用“盲审+合议”机制:先匿名打分筛选候选,再集中讨论争议作品,以投票敲定终评结果。副组长张人士强调,优秀作品当以“小切口展现大主题”,成为工业文化与文学创作融合的范本。

评审前的仪式,更显活动的专业与温度:平坝集团董事长戴颖为专家颁发聘任证书,直言“文化是企业的灵魂”;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会长黄彩梅向工作人员授予优秀证书,致谢幕后团队的细致筹备。在征文作品里,“平坝酒厂”是贵州工业与酿酒技艺的符号。其前身可追溯至1952年的贵州省平坝酒厂,上世纪80年代跻身“国家大型二级企业”,成为国家轻工部与贵州重点扶持的名优白酒企业,四大系列100多个品种曾畅销全国。

平坝窖酒“药香+窖香”的复合香型,源自传统大曲小曲工艺,以当地中药材入曲,经多轮发酵与长期储存,形成“酒色清亮、入口幽雅、绵甜带香、回味悠长”的风格。这种自成一派的工艺,使其在贵州名酒中独树一帜,更成为文学创作的灵感源泉。

细数荣誉,平坝窖酒堪称“贵州白酒标杆”:1961年获“贵州省名酒第二名”,1962年起蝉联五届贵州名酒称号,30余次斩获国际国内大奖,包括中国白酒金杯奖、1992纽约国际名酒博览会金奖等。白酒专家周恒刚盛赞其为“酒国精英、黔中神品、平坝奇葩”,1986年更摘得贵州省评酒会金牌,奠定“贵州八大名酒”地位。

“征文不是终点,而是平坝酒文化传播的新起点。”戴颖在致辞中表示,企业与文学的跨界合作,旨在打破“白酒=商业品牌”的单一认知,“要让消费者透过文字,看见平坝酒背后的工艺传承、匠人故事,以及它承载的贵州精神。”会长黄彩梅也这样说道。

 经过激烈角逐,各奖项最终花落各家。散文和诗歌一等奖3名,二等奖6名,三等奖15名,优秀奖各30名;书法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绘画的一等奖1名、二等奖1名、三等奖1名 。这些获奖作品不仅展现了创作者们的艺术水平,也将平坝酒文化以多元的形式精彩呈现。

如今终评结果揭晓,这场“酒香与墨香”的相遇暂告段落,而文化传播的脉络仍在延展。正如厂区墙壁上“酿造时间,传承匠心”的标语所示,当七十年工艺积淀邂逅新时代的文学浪潮,终将在文化长河中酿出更醇厚的芬芳。(图/文 胡静)


责任编辑:舒彬

社区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