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

竹园乡人大主席团:五举措发力助推歹鸡村 发展跑出“加速度”

2025/06/23 17:20 来源:社区文化网 阅读:17.3万

     竹园彝族苗族乡歹鸡村,总面积5.72平方公里,耕地2501亩、林地4526亩。全村辖8个村民组,共8373115人,其中彝族、苗族等少数民族群众934人。作为“全省法治建设示范村”“省级乡村振兴工作示范点”“贵州省卫生村”“全省乡村旅游重点村”“贵州省森林村寨”等多项省级荣誉加身的村寨,这里正以蓬勃姿态书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近年来,竹园乡人大主席团胸怀“国之大者”,紧扣民生关切,在歹鸡村设立村级“人大代表联络室”,以“汇民声、聚民智、办实事、促发展”组合拳,为乡村发展注入强劲动能。主席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各级人大工作决策部署,围绕乡党委中心工作,以“人大代表联络室”为阵地,以“五个聚焦”为工作法,构建起政策宣传、产业发展、基层治理、乡风文明、环境美化“五位一体”履职体系,全力破难题、疏堵点、树标杆,推动歹鸡村经济社会发展跑出“加速度”。

聚焦政策宣传,畅通信息传递渠道

竹园乡人大主席团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与群众间的桥梁纽带作用,带着对群众的深切关怀,将政策法规学深悟透并转化为通俗易懂的“群众语言”。代表们在轻松拉家常的氛围中,以“一对一”“面对面”方式,向群众解读防返贫监测帮扶、社会救助、医保社保、“雨露计划”等各类帮扶政策,以及贴近生活的法律法规和生产生活知识,让政策法规走进家家户户。同时,依托村民小组微信群、村级宣传栏、村广播站等平台,及时传递上级惠农利民政策,增强群众脱贫致富信心,激励他们精准发力、加快发展步伐。 

(竹园乡人大主席团在歹鸡村向群众宣传医保政策)

 主席团坚持接待日与日常走访“双轨并行”,通过接访走访广泛收集社情民意。代表们深入贫困户家中,直击群众生产生活痛点,倾听真实心声,全方位征集意见诉求,并将收集到的信息分类整理、及时上报,切实为群众解决日常难题。

近年来,累计组织召开群众会、院坝会20余次,协助开展乡村实用法律法规政策宣传30余次,提供政策咨询150余人次,接访走访群众超2000人次,记录意见诉求43条,实现政策“上情下达”与民意“下情上达”的双向畅通,让政策宣传掷地有声。

聚焦产业发展,引领群众增收致富

竹园乡人大主席团深谙产业是乡村振兴的“核心引擎”,立足人大职能优势,组织代表深入田间地头、农户家中,生动宣讲产业政策与发展思路,引导群众主动投身核桃、林下套种大葱、核桃菌等特色产业,激发内生动力。针对核桃品种老化、效益低下的瓶颈,主席团主动邀请市林业局专家实地指导,组织农户参加农技培训,以“高接换优”技术改造4526亩低效林,推动核桃产量与品质双提升,为传统产业注入科技新动能。

在人大代表的积极建议与协调下,村“两委”成功盘活闲置养殖场地,引入贵州盛丰华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目前,该公司建成12栋标准化鸡舍,存栏量达40万羽,日产蛋38万枚,产品直供广东、深圳等地市场,为周边50余名群众提供“家门口就业”岗位,实现顾家与增收“两不误”。此外,人大代表化身产业发展的“宣传员”“服务员”,主动收集群众对产业的建议诉求,为全乡各村产业规划提供参考,助力破解发展难题,推动特色产业在全乡落地生根,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金钥匙”。 

(竹园乡人大主席团邀请区人大领导现场指导养鸡场工作)

 聚焦基层治理,提升乡村治理效能

竹园乡人大主席团主动融入基层治理大局,为乡村和谐稳定注入人大力量。依托“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家庭主体责任”治理机制,将人大代表编入网格体系,实现与歹鸡村837户群众“户户联心”。创新采用“网格排查+流动调解”工作模式,秉持“早发现、早介入、早化解”原则,对矛盾隐患实时巡查、即时处置,将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筑牢基层治理“第一道防线”。

(竹园乡人大主席团在歹鸡村调解矛盾纠纷)

主席团积极联动综合治理服务中心、派出所、村“两委”、学校等多方力量,对村内“老弱病残酒疯”人员、留守未成年人、“六失一偏”等重点群体开展全覆盖摸排管控,通过常态化走访及时掌握思想动态,精准化解潜在风险隐患。近年来,累计成功调解矛盾纠纷23起,化解率达100%,实现越级上访“零发生”,走访重点人员超300人次,参与普法宣传活动53场次。竹园乡人大主席团以耐心服务和智慧治理为画笔,勾勒出一幅和谐有序、活力迸发的基层治理新图景,全力守护乡村治安稳定大局。

聚焦乡风文明,培育文明新风

竹园乡人大主席团立足村情实际,充分激发群众主体作用,在广泛征集民意的基础上,协助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将抵制婚丧嫁娶大操大办、铺张浪费、高价彩礼、封建迷信等内容纳入其中,让村规民约成为群众共同认可的行为准则。深度参与“文明新风行动”,通过召开群众会、评选先进典型、发放宣传资料等多元形式,以身边正反案例直观展现旧俗弊端,大力倡导勤俭节约、文明礼貌等时代新风,推动群众文明观念逐步转变、文明素养持续提升。

(歹鸡村“卫生文明户”)

主席团注重发挥榜样示范效应,评选“卫生文明户”“爱心妈妈”等25户先进典型,营造“见贤思齐、向善向美”的浓厚氛围,带动更多群众主动参与文明乡村建设。同时,紧扣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依托宣传栏、横幅等载体,广泛张贴党的二十大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国文明村镇创建等宣传内容,并通过微信群、村广播站等平台推送播放公益广告,引导群众自觉践行主流价值,让文明新风在歹鸡村落地生根、蔚然成风。

聚焦村容村貌,打造美丽乡村

竹园乡人大主席团以“两清两改两治理”为抓手,全力投身人居环境整治。代表们以身作则,带头清理村组道路、沟渠河道、田间地头的垃圾杂物,整治乱堆乱放现象,以实际行动树立榜样,激发群众“从旁观者变参与者”的热情,形成“一户带一片、一片带全村”的联动效应,推动农村人居环境实现显著提升。

(蓝天白云下,干净美丽的歹鸡村)

此外,各村组根据代表建议,组建以人大代表为主体的劝导队伍,针对房前屋后脏乱差、家禽散养等问题开展常态化引导,通过面对面沟通交流,有效提升群众对人居环境整治的认知度与配合度,营造全民参与的浓厚氛围。针对村文化广场设施陈旧问题,主席团联合村支两委对接毕节建工集团,争取100万元帮扶资金,完成广场、栏杆、围墙等基础设施全面升级:铺设500平方米透水地砖,修复400米安全护栏,加固100米文化围墙,修缮1座古韵凉亭,让老旧广场焕新颜,为生态宜居乡村建设再添助力。

以担当诠释使命,以实干践行初心。下一步,竹园乡人大主席团将继续以服务乡党委中心工作、助力乡村振兴为核心,依托人大代表联络室阵地优势,在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完善基层治理体系等方面持续发力、协同共进,以“党委有号召、人大有行动”的政治自觉,汇聚人大力量、办好民生实事,为竹园乡发展注入强劲动能,书写新时代人大工作助力乡村振兴的崭新篇章。(韦兴旺)

 


责任编辑:舒彬

社区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