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

科创赋能!浦江用“智慧”书写发展新篇章

2025/07/09 13:39 来源:浦江发布 阅读:1.1万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204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633家;

2024年,全县规上工业企业研发费用15.14亿元,同比增长17.9%;

浙江杭机股份有限公司以第一完成单位荣获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

科技创新迸发出的强大力量,让浦江高质量发展能级跃升、影响扩大、信心倍增。近年来,金华市浦江县聚焦创新深化和“236”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双向奔赴,持续提升县域创新能力与产业动能。

浙江万赛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作为目前国内最大的商用车盘式刹车片生产基地,仅2024年研发投入就高达1650万元。

持续且高强度的研发投入,为公司在技术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截至目前,万赛已主导制定了4项国家标准、3项行业标准和4项团体标准,并拥有20项发明专利以及100余项实用新型及外观专利,这一系列的成果成功让“万赛”成为了行业品质的代名词。

这种优势不仅体现在技术成果的积累上,更深度融入生产制造的核心流程。公司总经理左晓东向记者介绍:“公司通过集成物联网、大数据、AI质检等前沿数字化技术,打造了‘智能工厂’,实现从原料配比到成品出厂的全流程智能化管控,大幅提升了全球市场竞争力。”

企业既是创新的主体,又是产业发展的主体。近年来,浦江聚焦“3+3+1”现代产业体系,深化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着力构建“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梯次发展格局,支持引导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开展技术攻关,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促进科技成果高效转化。目前,全县具备研发能力的规上工业企业数492家;培育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中心21家、市级研发中心365家、省企业研究院7家。2025年,“高效分布式制储氢重点实验室”被评为市级重点实验室。

科技创新平台,既是创新要素的集聚高地,也是突破科学前沿和关键核心技术的实力担当,还是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底座。

一直以来,浦江坚持高质量发展导向,主动融入G60科创走廊、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和浙中科创走廊建设,积极承接发达城市溢出效应,努力构建布局合理、定位清晰、运行高效、投入多元、开放协作的科技创新平台,提升科创平台能级,推进“教科人”一体化贯通。

浦江(杭州)科创中心飞地实现“借梯登高”,引进了超润滑涂层和基于量子测量技术的高精度多用途激光测风雷达系统等前沿项目团队;省级科技园区创建取得突破,以黄宅、岩头种植范围为主的浦江县葡萄农业科技园区列入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创建名单;规划建设“一轴两片”省级高新区,产业科技园、氢能装备智造产业园、安通智汇谷、九聿科技·浦江科技制造产业园等新兴产业平台高质推进……随着“科创+产业+生态”高能级战略科创平台的轮廓日益清晰,创新要素加速向产业链汇聚,产业集聚发展态势持续升温。

今年3月,盈旺浙江产业园正式开园,进一步聚集了浦江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为全县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高质量赶超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产业的蓬勃生长,释放出强大的人才集聚“磁场效应”。据了解,公司已吸纳6000余名员工入职,预计2025年底将达到8000人规模——从产业链的完善到就业岗位的扩容,产业发展的强劲势头正转化为人才汇聚的现实动能,让“产业兴则人才聚”的良性循环在浦江生动上演。

召开“浦江氢能产业发展大会”,集中签约氢能项目5个,总投资额超2.4亿元;组织县域高新技术企业负责人考察高校、头部企业,加速科技创新资源导入浦江;举办“科技创新月”系列活动与专题研讨班,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体系深度对接……浦江坚持挖潜力、修内功,将开放作为科技创新的鲜明标识,促进创新主体协同互动、创新要素顺畅流动、创新资源高效配置,持续优化良好创新生态。

在这一过程中,创新生态既为产业创新培厚了沃土,让科技与产业的融合不断深化,更以实打实的政策红利为人才集聚筑起了暖巢,让创新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为浦江的创新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近年来,浦江从招引、培育、助力、服务等方面全面发力,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人才“组合拳”。出台《关于支持人才创业创新促进“繁荣浦江”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快高层次人才和实用性人才集聚的实施意见》以及人才新政3.0等系列政策;引导社会资本多元投入,设立总规模为5亿元的科创基金,联合启真九智、市金创投共同组建10亿元浙大概念验证基金,促进金融、科技、产业深度融合;创新“以赛引才”“以才引才”模式,推进“产业教授”“科技副总”选聘及“智选浦江”大学生集聚工程,促进人才合理流动与创新活力激发。

当创新的种子在浦江这片沃土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展现在眼前的不仅是产业能级的跃升与数据的攀升,更是一座城市以科技为引擎、向新而生的澎湃脉动。从精密制造标杆的盈旺项目落地,到氢能多元场景在田间地头的有益探索;从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催生现代农业新范式,到“科创飞地”架起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桥梁——浦江每一处创新突破,都在深刻诠释着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的核心要义。面向未来,浦江将继续锚定创新深化不动摇,持续优化“236”科技创新体系,加速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让科技创新的源头活水奔涌不息,让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动能更加强劲。


责任编辑:洪惠锋

社区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