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生物炭科技创新联盟在四川召开
2025/07/10 20:47 来源:社区文化网 阅读:17.6万
社区文化网(李军华)国家生物炭科技创新联盟在四川召开“生物炭与碳数据资产发展交流会” 推动“数据要素×绿色低碳”高质量落地。为探索农村废弃物就地资源化利用与碳数据资产制度创新,7月8日,国家生物炭科技创新联盟主办的“生物炭与碳数据资产发展交流会”在成都举行。会议聚焦生物炭在提升耕地质量与实现碳数据资产化中的作用,积极打造以“科技+制度+市场”为驱动的绿色低碳发展新模式。本次会议由成都梦忆水香农业有限公司承办,四川省川商总会、四川天府知识产权运营有限公司、四川土门比德碳数据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协办支持,邀请省内外农业、环保、数据资产管理、碳市场及相关企业领域的专家学者与实践主体参会。会议内容涵盖主旨演讲、典型案例发布两大环节。
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温福围绕“生物炭与低碳农业”作主旨演讲,强调生物炭在土壤培肥、碳封存及绿色减排中的技术优势;四川农业大学黄容副教授以“农田固碳减排实践”为题,展示了四川本土化的可行机制。专家一致认为,生物炭作为农业废弃物高值化路径,具备生态、经济双重价值,是四川构建农业碳汇机制的重要抓手。比德碳基金会(英国)受托理事会理事长曾俊迤简要介绍了“生物炭碳数据资产”在国际碳市场中的制度构建与核算逻辑,比德碳能源技术(北京)有限公司公司、成都亿科环境科技有限公司企业就绿色价值链碳嵌入、全生命周期碳足迹数据库建设分别作专题分享,展现出四川在碳数据基础设施方面的技术储备与应用前景。
洪安镇土门村党委书记在会上发布了“土门村碳数据资产建设成果”,系统展示了该村在无烟炭化设备的小型化、模块化及农村适配性方面取得的关键技术突破。通过引入AI智能识别与区块链不可篡改机制,土门村初步构建起面向农户端的碳数据精准采集与实时溯源系统,实现了碳封存效果的可量化、可审计、可确权。土门村将土壤碳封存成果纳入村集体公司《资产负债表》的“数据资产—存货”科目,并已在国际自愿碳市场完成初步交易,实现了生态价值的资产化转化与市场化兑现,该成果为我省探索“科技赋能+碳数据资产+集体经济增收”的绿色发展新机制提供了有力示范。
此次交流会是四川持续推动废弃物循环利用、打造“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拓展“农业碳数据资产化路径”的积极实践。下一步,将以“点上突破、面上推广”为总体思路,推动形成“生物炭+碳数据资产+产业链”融合发展模式,加快构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