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

金华市磐安县持续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打造会“呼吸”的宜居城市

2025/07/17 15:01 来源:磐安发布 阅读:1.1万

近日,走进即将完工的磐安县文体中心,只见主体建筑与操场周边的低洼处,蜿蜒的雨水花园与错落的下凹绿地相映成趣,在扮靓景观的同时,化身一块块会呼吸、能储水的“天然海绵”。

城市内涝不仅影响市民出行、危害交通安全,更会造成生命财产损失,雨污合流引发的溢流污染,则会破坏水生态环境。近年来,我县积极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改造排水设施,打通城市排水“梗阻”,有效破解内涝、积水、倒灌等难题,持续增强城市防洪排涝能力。

作为县城新地标工程,县文体中心规划之初就深度融入海绵元素。“整个文体中心地下藏着一个‘大水缸’。”工程现场技术负责人陈航介绍,这个“大水缸”(大型雨水收集池)可收纳140立方米雨水,屋顶与地面的雨水经排水管汇入下水道,再通过地下管网流入收集池,收集池蓄满后,多余的雨水才排入外部管网。收集的雨水可以循环利用,优先满足绿化灌溉、道路清洗等需求,尽可能让每一滴雨水物尽其用。

在收集池附近,近2000平方米的下凹绿地分布着大大小小的溢流口,它们是雨水收集的另一重要力量。雨天时,路面的雨水顺着坡度流向绿地,滋养周边植物;雨势增大、积水增多时,多余的雨水通过溢流口汇入收集池。塑胶跑道的透水砖也暗藏玄机,雨水能快速渗透至砖下,通过排水系统最终流入收集池。“遇到暴雨天,这样的设计能有效延缓雨水外排,大大减轻市政管网的运行压力。”陈航介绍。

雨水收集池、下凹绿地、透水砖……这些“海绵细胞”让雨水自然消纳,既擦亮了城市“面子”,更夯实了民生“里子”。如今,从场馆建设到道路设计,“海绵理念”已深度融入我县各类项目规划。

去年6月启动的月山路、新市路排水管网提升及海绵一体化改造项目,同样是海绵城市建设的成功实践。该项目在升级道路路面、照明的同时,彻底改造原有老旧破损管网,融入海绵城市理念,构建起更生态、智能的排水系统。从减少地表径流、促进就地入渗的透水铺装,到滞留、净化雨水的雨水花园,多样化的海绵元素显著提升了城区防洪排涝能力,该项目成功入选2024年度浙江省海绵城市示范性工程典型案例。

如今,这些会“呼吸”的道路守护着城市肌理,带来全新出行体验,提升了市民满意度与幸福感。接下来,我县将持续推进海绵城市建设,让“海绵理念”融入城市建设每一个方面,进一步擦亮宜居城市底色。


责任编辑:洪惠锋

社区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