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威宁:火把节,映红民族“幸福路”
2025/07/24 00:19 来源:社区文化网 阅读:32.9万
流火七月,乌蒙山的风裹着草海的清润,漫过威宁的沟壑与村寨。当第一缕晨光掠过村寨楼阁的翘檐,一场酝酿了千年的盛会已在期待中苏醒。
火把节,正以火为笔,以山为幕,在这片多民族聚居的土地上,续写着未改的古韵新篇,映红各民族大团结的“幸福路”。
这届“火把节”,以全国“四季村晚”板底为主题,夏季示范展示暨威宁自治县避暑旅游季火把狂欢系列活动要素。各民族齐聚,在习习凉风里共赴一场热火朝天、歌舞不眠的夏日“火把狂欢夜”。
从炊烟到欢歌,是生活也是传承。一场激情的火把节,从迎宾时就写满热忱。
“彝家有传统,待客先用酒。彝乡多美酒,美酒敬宾朋……”身着节日盛装的各族儿女在入口唱起《敬酒歌》,银饰随着舞步轻响,醇香的咂酒被捧到宾客面前,杯盏相碰间,陌生感早已消散。
板底乡风情小镇赛马场里,摔跤、拔河、赛马等民俗活动轮番上演。年轻汉子们在摔跤场里较劲,臂膀上的肌肉随着动作绷紧;围观的姑娘们笑着为选手加油,银饰碰撞声混着“尝尝刚蒸的糯米饭”吆喝,成了最鲜活的背景音。
游客们观赛之余,坐到小摊前尝一口生态羊肉、品一杯自酿咂酒、嗦一碗特色凉粉,酒足饭饱后直叹“过瘾”。
“这摔跤赛看着就带劲!”来自重庆的游客李琼女士举着手机录像,镜头里两个小伙正抱在一起“较劲”,“我就是特意为火把节赶过来的”。
“前几年,在网上刷到板底火把节的视频,说这里能看到最地道的民族活动,来了果然没失望。卖糯米饭的大姐知道我是重庆来的,还特意多加了点辣椒,这人情味比任何风景都让人记挂。明年肯定带家人来,让他们也感受这热热闹闹的氛围。”李琼这样说道。
“板底的火把节太有感染力了,各族乡亲一起唱歌跳舞,这种感觉太温馨了,我们想通过镜头带给更多人。”现场拍摄视频的游客笑着说。
下午6点,文艺演出在山脚下拉开帷幕,威宁人特意将舞台背靠乌蒙山,让山峦成为天然背景。以“火把映红幸福路”“千年非遗映华章”“板底画卷牧歌扬”为主题的三大篇章次第展开。
《梦中的阿西里西》节奏欢快,唤醒各民族团结奋进的记忆;大型舞《撮泰吉》原始古老,在雄浑舞步里藏着对生活的热忱;《我和我的祖国》旋律响起时,全场跟着合唱,歌声里满是对祖国的热爱与对生活的向往。
整个现场高潮迭起,掌声与喝彩声像山间的回声,久久不散。
“燃情火把,福满板底。”从火种到星火,是仪式更是信仰,当夜幕吞噬最后一抹霞光,神秘的祭火仪式如期而至。
身着传统服饰的长者登场,纹饰古朴的衣袍上,每一道纹路都来自祖辈传承。他举起蘸过米酒的松枝向远方致意,随后点燃手中的火把,刹那间,千万支火把骤然点亮群山,像夜空中突然绽放的星群,火把节的狂欢就此拉开帷幕。
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与威宁各族群众手拉手围成圈,数万人齐舞《乌蒙欢歌》,鼓点随着脚步震响大地。
铜铃声与月琴旋律在火舌间缠绕,跃动的火苗映照着人们眼中的炽热,将平凡日子烧成热烈的诗篇。
“太震撼了!这么原生态,小时候因为父亲工作的原因也带我来到过贵州。”来自四川的陈先生举着相机,镜头里的火光连成一条河。他身边的女儿正举着火把,和本地小姑娘手拉手转圈。
“刚才有位本地大叔见我女儿怕火,特意把小火把换给她,还教她怎么举才稳。这就是父亲说的‘威宁温度’吧,不分民族地域,像火把一样能把心照亮。”
人群另一角,88岁的重庆老人刘清福正和本地人聊得投机。老人手里转着空竹,脸上笑开了花。
“我们一家人已经来威宁10多天了,打算一直待到8月底再回去。我老伴以前在威宁工作,总说这里的各族同事像家人。前几年儿子带他来过几趟威宁,他很是怀念以前在威宁的日子,他走后我们每年都来,看着威宁很多从土坯房变成现在的楼房,火把节一年比一年热闹,就像看着自家日子越来越好。”
火光里,没人刻意教舞步,但脚步自然跟着节奏,就像百年、千年前,各族祖辈也曾这样,在火把下分享干粮,在火光里约定“明年还一起把日子过好”。
狂欢过后,火把渐渐熄灭,但余温留在了第二天的集市上。板底乡的文创摊位前挤满了人,老艺人捏着陶泥转坯,陶罐上的“火纹”是火把节祭祀器皿的老纹样,让老手艺有了新模样。
一位游客拿起绣着草海候鸟的披肩,针脚细密得能看清鸟的羽毛。
“这披肩既有老手艺的扎实,又有威宁的特色。”她爽快付了钱,“回去要告诉朋友,威宁不只有火把节,还有这么多藏在日常里的文化,各族人把日子过成了诗。”
阳光穿过她们的发丝落在绣绷上,新的纹样正随着银针生长,像火把熄灭后留下的火种,在新的日子里悄悄燃成燎原之势。
威宁自治县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民族团结的种子在这片土地上深深扎根。
民族团结之花,在乌蒙山间常开长盛,从民族传统节日活动到民族团结体育赛事,从打造乌江源头民族文化示范长廊到探索“旅游+”模式。
威宁自治县用一个个具体的载体,让各民族在交往中增进了解,在交流中加深情谊。
如今的威宁,夏季平均气温18℃的清凉吸引着八方游客,而比气候更暖的,是各族群众与游客相待的热忱。
2025年入选全国“四季村晚”夏季示范展示点的板底乡,只是威宁民族团结的一个缩影。
当“自然凉·毕燃嗨”的火把狂欢暨避暑旅游系列活动从7月18日持续到8月24日,当越来越多的人因文化而来、为情谊而留,我们能清晰看见,乌蒙山间的火光不仅照亮了夜晚,更照亮了各民族携手前行的“幸福路”。
“‘各美其美,美美与共’这火光里,我们看到,有历史未改的原始古韵,更有生生不息的团结力量。”刘清福老人最后这样说。(图文采写/郭翰 陈雪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