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

射洪市中医院:药香识途——岐黄学子的本草实践课

2025/07/30 10:49 来源:社区文化网 阅读:1.1万

社区文化网(苏勤 李统文)7月22日下午,成都中医药大学及西南医科大学实习学生一行四十余人,在“探索培养实战型中医学生”教改组全体老师的带领下,踏入射洪市中医院药香弥漫的中药房,开启了一场“望闻问切”的本草实践教学之旅。

7月22日下午,成都中医药大学及西南医科大学实习学生一行四十余人,在“探索培养实战型中医学生”教改组全体老师的带领下,踏入我院药香弥漫的中药房,开启了一场“望闻问切”的本草实践教学之旅。

教改组李明艳老师强调:识药乃用药之根基。通过对比法半夏与生半夏,详解生半夏含草酸钙针晶,物理刺激咽喉,故需整吞忌嚼,但其燥湿化痰、降逆止呕之力常优于炮制品。

中药房赵津老师阐释了竹叶柴胡与柴胡的区别及醋制柴胡(酸入肝)加速药力达经之理。剖析麸炒白术便捷,但土炒白术因“土气”亲和脾胃,温脾止泻之效更胜一筹。炮制绝非形式,直指药效核心。

在教改组涂建国老师的示范下,学生们屏息凝神,目光如炬。“望”——他们仔细分辨着切片药材的纹理色泽,黄芪的淡黄、丹参的暗红、茯苓的粉白。“闻”——俯身轻嗅药匣,或清凉如薄荷,或辛香如桂枝,或清幽似菊花,芳香如陈皮,气息的差异正是药性“四气五味”最直观的注解。

在特别设置的实践区,学生们更是亲手体验传统技艺的脉搏。“问”与“切”的智慧在此延伸:他们学习使用精巧的戥秤称量配伍,感知“君臣佐使”在方剂中微妙的份量平衡。一位同学在反复尝试后感慨:“‘一克’的精准,不仅是重量,更是对生命的责任,是医者仁心的具象。” 

教改组组长陈愚主任立足经典与临床,阐释中医整体观念与精准辨证的灵魂地位,以熟地配伍砂仁、陈皮防滋腻碍胃为例说明 “补而不滞,攻补兼施” 的全局观,引 “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 阐述药量法度,列举《伤寒论》小青龙汤加减中半夏、附子同用史实,指出需辩证看待 “十八反十九畏”,同时呼吁临床医师与药师加强沟通,警惕 “附片” 误开为 “白附子” 等药名混淆问题,共筑用药安全网。

此次中药房实践教学,是射洪市中医院与西南医科大学教改合作深化 “探索培养实战型中医学生” 理念的关键一步,打破了理论与实践壁垒,让学生在真实场景中感知医理药性,点亮了青年学子心中的中医传承星火。



责任编辑:蒋欢

社区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