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

增收超160万!一条“红领巾”带活乡村的秘诀……

2025/07/29 09:34 来源:武义发布 阅读:1.4万

一大早,四辆旅游大巴缓缓开进金华市武义县新宅镇岭上文化园,160余名小学生下车后的欢呼雀跃,让这里瞬间热闹非凡。

在新宅镇党委委员陈罡的引导下,这群孩子体验了丰富多彩的“红领巾助力乡村振兴”夏令营活动。“哇!太酷啦!”看着67岁的手艺人吴展望师傅将一段竹子逐渐变成薄如纸的竹丝,孩子们惊叹不已。在参观了竹编文化展示馆之后,他们又在吴师傅的讲解下,动手体验了竹编小青蛙的制作过程。

“以前见过竹编小青蛙,今天是第一次做,还挺难,但是很好玩。”8岁的陶章潞兴奋地说,还想学编其他小东西。做了40多年竹编的吴师傅也觉得很开心:“这门手艺现在做的人不多了,有这个机会让孩子们接触和体验竹编,真的很难得。”

民俗家居馆、山村老报馆、酒文化展示馆、乡村书画馆……岭上文化园里琳琅满目的展品让孩子们目不暇接;投喂梅花鹿、徒手捉泥鳅、水上“大作战”……金岭溪村的户外留下了他们的欢声笑语。“今年我们已经接待了15批夏令营,约2500余名学生,村集体直接增收达40余万元。新宅的旅游资源也通过这种形式得到了推广,现在来金岭溪玩水的人越来越多了。”陈罡介绍。

这是武义县暑期公益托管班首次将课堂从室内延伸到广阔的乡村天地。作为武义县构建“15分钟公益托管圈”的重要实践,“红领巾助力乡村振兴”夏令营活动已经在柳城、新宅、西联、俞源、坦洪等多个乡镇同步启动,活动产生的“研学消费”直接为参与村庄注入经济收益。

“活动结合智慧农业、乡村旅游、电商直播等新业态的现场教学,让孩子们建立对乡村真实、立体、全面的认知,在沉浸式体验中培育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怀。”武义县青少年宫负责人廖旭晖介绍,“此外,夏令营不仅为村集体带来了收入,也对乡村的旅游资源起到了良好的宣传作用。”

今年以来,团县委深入挖掘红色文化、非遗等,充分利用“家门口青少年宫”“海宁—武义青创伙伴”等平台,打造畲乡寻韵、荷田赏景、岭上文化等6条精品研学路线,开发非遗手作、红色教育、生态科普等特色课程,有效激发乡村经济发展活力。目前,活动已累计接待县域内外少先队员 8000余名,带动村集体、农户增收 160 余万元。

 

 


责任编辑:洪惠锋

社区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