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课堂播诚信 社区新风润童心
2025/07/30 10:26 来源:社区文化网 阅读:3.7万
为深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诚信美德,引导青少年树立“诚信为本”的价值观,近日,由嘉兴经开区长水街道槜李社区“槜智库”志愿公益团队举办的“槜礼童行传浙礼·移风易俗筑信园”儿童公益课堂诚信文化主题活动在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顺利开展。活动以“诚信教育”为核心,通过“古今对话+实践创作”的创新形式,吸引了辖区内30余名儿童积极参与。在寓教于乐中,孩子们以童真视角解读诚信内涵,用创意作品传递文明新风。
诚信课堂:正反典故中的诚信启示
活动以一堂生动的“诚信文化课”拉开序幕。“槜智库”成员小唐老师以“商鞅立木取信”与“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经典典故为切入点,通过对比讲述,为孩子们呈现诚信与失信的截然结局。“同学们,战国时期的商鞅在变法前,为了赢得百姓信任,在城门立下一根三丈高的木头,承诺谁能搬到北门就赏十金。起初无人敢信,直到赏金升至五十金,终于有人尝试并成功领赏。这一举动让百姓看到国家的诚信,变法因此顺利推行。”老师声情并茂地讲述,孩子们听得入神。
随后,老师话锋一转,讲起反面案例:“而西周的周幽王却为博宠妃一笑,多次无故点燃烽火台,谎称敌军来袭。诸侯们匆忙赶来救援,却发现是骗局。最终,当真正的敌人犬戎入侵时,烽火再燃却无人响应,西周因此灭亡。”通过“一正一反”的强烈对比,孩子们深刻理解了“诚信是立国之本,失信是自毁之基”的道理。互动环节中,孩子们争相发言:“商鞅用行动证明说话算数!”“周幽王太糊涂,拿国家安全开玩笑!”
为让诚信教育更贴近生活,老师还引入现代案例,引导孩子们思考,孩子们结合典故各抒己见,现场气氛热烈。
诚信课堂延伸:法律视角下的诚信边界
“诚信不仅是道德准则,更是法律要求。”志愿者老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读《民法典》中关于诚信原则的条款,并结合“考试作弊入刑”“网络造谣担责”等热点事件,帮助孩子们划清诚信的边界。“比如,你在网上随便转发不实消息,可能会被追究法律责任;再比如,抄袭同学的作业,不仅违反校规,还可能涉及侵犯知识产权……”老师通过情景模拟和问答互动,让孩子们认识到诚信与法律的紧密联系。“真正的朋友不会让你做违背原则的事。拒绝说谎,反而能赢得长久的信任。”孩子们纷纷点头,记下“诚信≠老好人,要有底线”的感悟。
诚信小报:童心绘就文明新风
在实践环节,孩子们以“我心中的诚信”为主题,分组创作诚信主题手抄报。“槜智库”成员提前准备了彩纸、水彩笔、剪贴画等材料,并展示往届优秀作品供灵感参考。孩子们充分发挥想象力,结合社区生活,创作出各式各样的特色作品。
在协作过程中,孩子们自发讨论“如何拒绝抄袭作业”“怎样劝阻朋友说谎”等现实问题,将课堂知识转化为行动指南。最终,10幅优秀作品被选为社区“诚信文化墙”的展示内容,成为传播文明新风的生动载体。社区工作人员表示,这些手抄报后续将在社区公众号的专栏中展出,让更多居民感受到儿童的诚信力量。
移风易俗:诚信种子落地生根
活动尾声,全体参与者共同迎来“一言九鼎”诚信仪式。志愿者为每位孩子发放特制的“一言九鼎”钥匙扣,钥匙扣上刻有憨态可掬的卡通形象,并配有古代鼎纹装饰。“这个钥匙扣不仅是纪念品,更是一份提醒——希望大家每天看到它,都能想起今天的承诺!”“槜智库”负责人解释道。孩子们郑重接过钥匙扣,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神情。
“以前觉得诚信是大人的事,今天才知道它就在我们身边。”二年级学生谭嘉妮摸着钥匙扣说,“以后我要用它提醒自己,借了东西要及时还,答应的事不能反悔!”社区负责人表示,此次活动作为“槜礼童行”系列活动的其中一环,旨在通过“文化浸润+实践养成”的模式,将诚信教育融入儿童日常。
一堂诚信课,明辨是非曲直;一枚钥匙扣,铭记重要承诺。此次活动以历史典故为镜、以法律知识为尺、以创意实践为笔,为孩子们勾勒出诚信的清晰轮廓。“槜礼童行传浙礼”不仅是对地域文化的传承,更是对新时代文明风尚的践行。未来,槜李社区将继续发挥“槜智库”公益团队作用,探索“以文化人、以德润心”的育人路径,为青少年成长筑牢精神家园,让诚信之花在浙里绚烂绽放。(通讯员 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