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

数字焕活文脉 青春赋能传承

2025/08/11 22:02 来源:社区文化网 阅读:1.5万

  为响应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深化大运河文化带非遗数字化研究,苏州城市学院“数韵江南研究实践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于7月11日至15日赴浙东运河文化园开展深度调研,通过实地探访、深度访谈与沉浸式体验,解码数字技术赋能非遗活态传承的创新路径,为大运河文化带非遗活态传承注入青春力量。作为国家文化公园重点项目,浙东运河文化园承载着运河遗产保护与非遗传承的重要使命,其“遗产保护、产业创新、公众教育”的核心定位为非遗数字化实践提供了天然场域。实践团队聚焦非遗传承的“数字化转型”核心命题,实地走访运河博物馆、非遗工坊及数字文旅体验区,精准掌握数字化在非遗传承领域的实践成果与核心挑战。

图:展示数字文旅VR体验区商船往来场景

  在非遗工坊中探寻传统与科技的碰撞融合。团队系统记录黄酒酿制、越窑青瓷等国家级非遗项目的数字化实践——绍兴黄酒酿制时的蒸汽氤氲里,数字设备正精准记录发酵温度曲线与技艺流程;越窑青瓷的青釉流光中,网络平台通过高清影像向全球观众展示拉坯、上釉的千年技艺;绍兴评话的抑扬顿挫间,数字音频库让老艺人的经典桥段突破时空限制。同时,团队与非遗传承人深入交流发现,从口传心授到数字留痕,数字化不仅解决了传统技艺传承中“人走技失”的痛点,更通过精准记录、云端传播,让黄酒酿制、青瓷烧制等技艺在坚守本真的同时,获得了更广阔的传承空间。传承人普遍期待,未来能有更适配传统技艺特点的数字化工具,在保留技艺“灵魂”的前提下降低传承门槛。

数字技术对非遗的赋能,更体现在从“静态保护”到“动态传播”的升级跨越。在数字文旅体验区,VR技术让游客回运河漕运鼎盛时代,商船往来、码头喧嚣的场景触手可及;AR技术为越窑青瓷展品赋予“动态叙事”能力,扫码即可观看青瓷从矿土到成品的完整历程。这些沉浸式体验不仅让非遗“活”了起来,更通过技术创新重构了公众与传统文化的连接方式。相关技术运营人员介绍,数字化展示使非遗项目的游客互动参与度大幅度提升,年轻群体占比显著提高,印证了科技在提升非遗传播力中的关键作用。

图:游客体验数字化产品及购买文创产品

  此次浙东运河文化园实践活动,团队以专业视角捕捉非遗数字化传承的鲜活实践,不仅为大运河文化带非遗数字化研究积累了宝贵一线素材,更为传统文脉在数字时代的活态传承提供了实践样本,彰显青年力量在文化创新中的使命担当。(陈智颖  朱玉 陈腾群 廖欣雨 唐梓硕)

 

 




责任编辑:王云河

社区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