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翼筑梦・南乡护遗" 青春力量扎根乡土
2025/08/14 09:17 来源:社区文化网 阅读:1.4万
七月的石门县,暑气蒸腾,却挡不住一群年轻人的实践脚步。常德职业技术学院土建系 "红翼筑梦・南乡护遗" 三下乡实践队深入这片红色土地,以专业为笔、实践为墨,在乡村振兴的画卷上勾勒出别样青春图景。南乡起义纪念碑前,一场特殊的 "数字守护行动"正有条不紊的展开。队员们手持 3D 扫描仪围绕碑体缓缓移动,激光束如细密的蛛网,以 0.1 毫米的精度捕捉着每一道岁月刻下的纹路;无人机在练兵场旧址上空盘旋,将斑驳地形转化为立体数据模型。
"这些数据不只是数字,是历史的 DNA。" 测绘专业的陈嘉怡盯着屏幕上逐渐清晰的三维模型解释道。团队为纪念碑打造的 "数字档案",不仅复刻了建筑原貌,更融入了材质分析和病害预警系统,让这座承载红色记忆的建筑,在数字世界里获得了抵御时光侵蚀的力量。那些曾经被忽略的墙缝、斑驳,都成了可追溯、可解读的历史密码。
恒欣建设的校企联合工地上,机器轰鸣与青年笑语交织成独特的课堂。安全员手把手教队员们核查钢筋绑扎的间距;项目经理蹲在刚浇筑的混凝土旁,演示如何用激光水平仪校准误差,"砌墙看着简单,垂直度差 5 毫米,整栋楼的安全系数就会打折扣。"潘乐在基坑边认真记录着支护结构数据,本子上密密麻麻写满了计算公式和实操心得。"以前在课本上算荷载,数字是抽象的;现在看着钢筋一根根撑起模板,才明白公式背后是沉甸甸的责任。" 工地上鲜红的 "党建引领筑精品" 标语下,队员们的汗水滴在钢筋上,与图纸上的线条一起,勾勒出 "建造为民" 的朴素道理。
西山村的柑橘园藏在半山腰,队员们跟着 72 岁的大爷钻进果树丛时,裤腿很快被露水打湿。"你们看这枝桠,要斜着剪才不挡阳光,果子才能长得匀。" 老人手里的铁剪刀磨得发亮,咔嚓声里藏着种了一辈子橘子的门道。他指着树干上的青苔说:"这是好事,说明土壤潮湿度刚好,但太潮了又要翻土,得看天看树灵活来。"20 多户走访下来,队员们的笔记本记得满满当当:既有 "剪枝要留 3 个饱满芽" 的老经验,也有 "灌溉效率低"" 老龄化严重 " 的新问题。田埂上的泥土沾在鞋上,农户们的话却记在心里 —— 这些带着体温的需求,正是他们要用专业知识去回应的课题。
这场 "三下乡" 实践,让土建学子深刻领悟:最精准的数据要用来丈量民生需求,最扎实的技能需扎根现实土壤。当青春足迹与乡村振兴同频,那些在工地上滴落的汗水、在果园里记下的笔记,终将汇聚成守护民生的力量 —— 这,正是新时代青年对 "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的生动诠释。(王佳欣 夏福康 陈鑫 周翼 贺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