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礼仪“活”起来 社区国学课堂的沉浸式创新探索
2025/08/21 11:34 来源:社区文化网 阅读:3.6万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三字经》开篇即点明教育对人格塑造的核心作用。近日,嘉兴经开区长水街道联星社区彩虹岗社会公益服务中心联合经开区女协、联星社区妇联及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共同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国学礼仪课程,吸引辖区内30余组家庭参与,以创新形式为居民带来一场文化盛宴。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主讲人沈老师以《三字经》“人之初”开篇,给大家讲“孟母三迁”“孔融让梨”,并将精卫填海的不屈精神融入礼仪教学。通过“庄周梦蝶”的哲学意象,引导学员思考礼仪背后的文化基因:“礼仪不是刻板规范,而是对天地人的敬畏之心。”课程突破传统说教模式,设计“着汉服学礼仪”互动环节,现场的小学员们身着汉服,从坐姿、站姿到现代学生日常生活礼仪,认真学习体验规范礼仪。
“头正身直肩放松,足安如松气沉丹田。”在沈老师指导下,孩子们手执《三字经》课本,伴随古琴曲《流水》调整坐姿。家长李女士感慨:“孩子平时坐没坐相,今天身着国学服跟着老师练‘正襟危坐’,居然能坚持十分钟!”
课程还设置了学习环节,小学员们换上准备好的国学汉服,一个个身着广袖服,都挺直了腰杆,神情专注,跟随老师的指导,认真调整站姿、坐姿,并学习日常生活的言谈礼仪。简单的礼仪故事,有趣的情景演练,成功将礼仪规范内化为小学员们的自然行为。当孩子们在食堂自觉排成“一字步”队伍,在交流中自然使用“请”“谢谢”时,传统礼仪已悄然融入现代生活,绽放出新的时代光芒。活动尾声,全体学员齐诵《三字经》,稚嫩的童声与深沉的诵念声交织,在汇报厅久久回荡。
此次课程创新性地构建“经典解读+情景体验+家庭共学”三维模式,让《三字经》中“玉不琢,不成器”的教育理念转化为可触摸的生活实践。“不学礼,无以立”从《三字经》的道德启蒙到现代礼仪的实践创新,这场跨越千年的文明对话证明:当传统礼仪遇见创新表达,千年文明正以鲜活的姿态走进寻常百姓家,为构建和谐社区注入文化动能。(联星社区 张晓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