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

党建领航 数字赋能 嘉兴永政社区打造“职通未来”就业服务新模式

2025/08/22 18:08 来源:社区文化网 阅读:4.6万

嘉兴经开区塘汇街道永政社区通过整合政企资源、搭建数字平台、完善公益支撑,逐步构建起“精准化、多元化、长效化”的就业服务体系,全力打造“职通未来·共富家园”项目品牌,用实实在在的帮扶成效,让更多居民实现“家门口就业”“稳定就业”,为推动社区共同富裕写下生动注脚。

永政社区始终将就业帮扶作为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以“党建+”为引擎,充分发挥党总支联建优势,联合浙江东明不锈钢制品股份有限公司善益共好公益中心,打造“职通未来·共富家园”就业帮扶项目品牌。通过“就业码”“公益集市”“红帆共富基金”“红帆共富职通车求职招聘群”“入户帮扶”“岗位对接”等创新载体,构建“社区搭台、企业助力、居民参与”的协同共治模式,核心在于主动出击、精准服务。2024年以来,累计开展入户就业帮扶11次,覆盖辖区22名求职居民,其中4人成功实现稳定就业,目前还有3位求职居民待入户帮扶,已初步形成“摸排-帮扶-对接”的全链条服务机制。

社区以数字化赋能为破题关键,创新推出“就业码”服务平台,实时汇集发布辖区企业招聘岗位,实现“指尖一点,岗位尽览”,并通过微网格群推送、公众号宣传等方式扩大覆盖面。同时,依托“大数据+铁脚板”模式,在网格实地走访和专项入户就业帮扶中主动敲开居民家门,点对点沟通收集需求——线上“就业码”精准推送、数字人社系统电话帮扶与线下“铁脚板”入户问需相结合,真正打通就业服务“最后一公里”。

星辰湾小区居民张女士通过“就业码”匹配家政岗位,实现“家门口”就业;同小区的聊广兆师傅是一名有经验的叉车工,失业期间通过社区入户摸排被纳入“一人一档”动态管理,东明不锈钢企业专职社工袁杰根据其技能和意向持续精准对接,最终助其入职新盛橡塑模具公司,成为“职通未来·共富家园”项目首位受益者;辖区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王志兴,曾向多家企业投递简历石沉大海,社区通过入户帮扶了解到他轨道交通信号和控制的专业背景及发展需求后,成功协助其入职东明不锈钢制品股份有限公司从事技术研发工作,企业将其作为自动化储备管理人才定向培育。如今,王志兴每天通勤仅七八分钟,对工作待遇也十分满意。

聚焦就业困难群体技能短板,社区联合共建单位开设“红帆臻美·共富课堂”:一方面广泛宣传电工、育婴师、健康管理师等公益培训课程;另一方面针对性组织就业困难人员和失业人员开展非遗香牌制作培训等特色课程,既传承文化根脉,又拓宽灵活就业渠道。课程开展得到“红帆共富基金”支持,形成“公益助力就业,就业反哺社区”的良性循环,为持续提升居民就业能力提供保障。

创新“公益集市+长效置换”模式,成立“红帆共富基金”,募集资金用于就业帮扶及技能培训课程开设。2025年4月永政社区“以爱之名·共富同行”公益集市吸引5家爱心企业捐赠物资,设置义卖、就业、文化展区,居民通过“现场购买”“以物易物”等形式参与公益循环,初期成效显著,进一步夯实了“公益助力就业,就业反哺社区”的良性生态。

社区建立“一人一档”动态管理机制,通过电话调研、入户问需,精准匹配求职意向,实现“底数清、需求清、技能清、意向清”的“四清”管理。同步对接嘉兴市百余家企业用工需求,依托“红帆共富职通车”微信群实时发布岗位,推动劳动力“内部消化”。2025年3月,社区响应经开区号召,组织开展“家门口的好工作”春风行动招聘会,邀请多家企业设摊提供大量岗位,工作人员现场解读就业政策,架起求职者与企业间的“共富桥梁”。此外,社区还联动市人社部门,依托“重点群体就业帮扶在线”“乐业在嘉”小程序等应用场景,通过线上“派单”、基层“接单”方式,将就业帮扶链条延伸至最基层,助力像东明不锈钢这样每年招聘约200人的企业缓解用工需求。

永政社区以“职通未来·共富家园”为纽带,通过党建联建、数字赋能、技能提升、公益反哺“四轮驱动”,探索出一条“需求精准对接、资源高效整合、服务暖心直达”的就业帮扶路径。未来,社区将持续深化项目品牌影响力,织密社企合作网络,让共富温度浸润千家万户,为高质量就业社区建设注入永续动能。(通讯员 乐炜雯)

责任编辑:陆姗姗

社区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