弦歌探微寻迹实践团赴新松街社区义诊
2025/08/27 15:48 来源:社区文化网 阅读:1.3万
在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的当下,阿尔茨海默症已成为威胁老年群体健康的“隐形杀手”。这种起病隐匿、进展缓慢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不仅侵蚀着老年人的记忆与认知,更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为深入探索社区层面阿尔茨海默症的筛查与防治路径,8月3日,北京科技大学弦歌探微寻迹实践团怀揣着青春热忱与专业担当,走进珠海街道新松街社区,开展了一系列扎实有效的实践活动。他们以青春之姿投身健康中国建设的浪潮,用实际行动为守护老年群体的认知健康注入了蓬勃活力。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新松街社区工作人员合影
锚定阿尔茨海默症防治
实践活动伊始,团队成员与新松街社区的李书记在社区办公室展开了一场深度访谈。深耕基层多年,对社区老年群体的健康现状有着细致入微的观察和深刻独到的认知。交流中,他首先详细介绍了社区老年人口的结构特征:60岁以上老人占社区总人口的比例已达 35%,其中80岁以上高龄老人约占老年人口的12%,独居、空巢老人的数量正逐年攀升。谈及过往健康服务的开展情况,提到社区每月都会组织基础体检、健康讲座等活动,但针对阿尔茨海默症这类认知障碍疾病的专项服务仍显薄弱。在阿尔茨海默症防治工作的推进难点方面,从政策衔接与居民认知两个维度进行了深入剖析。在政策层面,社区虽积极对接上级老年健康保障政策,但在资源争取上常面临 “僧多粥少” 的困境,专业医疗设备的配备、专项经费的划拨等都需要多方协调;在居民认知层面,多数老人及家属对阿尔茨海默症的知晓度较低,甚至将早期症状误认为是正常的衰老现象,主动参与筛查的意愿不强。团队成员一边认真聆听,一边快速记录要点,并不时结合公共卫生、社会学等专业知识,与李书记探讨优化社区筛查宣传工作的思路。他们提出可以利用社区公告栏、微信群、老年活动室等阵地,通过科普漫画、短视频、健康沙龙等形式开展宣传,同时联动社区志愿者、党员骨干等多方力量,提升居民的参与度。这场深入的访谈为后续实践锚定了清晰方向,搭建起了从基层治理视角推进阿尔茨海默症防控的工作框架。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社区主任开展座谈会
借量表守护认知健康
社区中厅里,实践团的义诊工作在温馨有序的氛围中展开。阿尔茨海默症起病隐匿,早期筛查对干预治疗至关重要,而 MMSE 量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作为国际通用的认知功能筛查工具,能有效识别认知障碍的早期迹象。团队成员经过前期培训,早已熟悉量表的使用方法,他们分工明确,有的负责引导老人就座,有的负责登记基本信息,有的专注于开展测评。按照量表内容,逐一考察老人的定向力(如当前日期、所处位置)、记忆力(如复述词语)、注意力与计算力(如连续减法)、语言能力(如命名物品、复述句子)等。每一个环节,成员们都保持着十足的耐心,遇到老人反应迟缓或回答不上来的情况,他们会巧妙地转换提问方式,避免让老人感到尴尬。义诊过程中,既有对认知功能相对良好老人的欣慰记录,也有发现疑似认知障碍迹象时的凝重思考。这场义诊不仅为老人个体提供了认知健康 “体检”,助力早期风险识别,更让团队掌握了社区老年群体认知功能的一手数据,为后续分析社区阿尔茨海默症发病潜在趋势、制定针对性干预方案,积累了关键素材,成为连接专业医学工具与社区健康需求的坚实桥梁。
图为团队成员为社区老人进行义诊
汇聚社区诊疗一线智慧
实践团还走进社区医院,与长期服务基层的医生深入交流。访谈中,医生们分享了社区阿尔茨海默症患者的接诊特点——多数患者因认知功能下降影响日常生活,由家属陪同就诊,但早期主动就医筛查的情况较少。他们还谈及诊疗难点:社区医疗资源有限,专业诊断设备不足,难以精准开展鉴别诊断;居民对疾病认知不足,存在“老糊涂正常”的观念,依从性较差。同时,医生们也介绍了现有应对举措,如与上级医院建立转诊通道、开展社区健康宣教等。团队成员结合调研目标,与医生探讨优化社区筛查流程、提升干预效果的路径,从医疗专业视角,挖掘阿尔茨海默症社区防治的痛点与突破口。这些来自一线的经验交流,为完善社区疾病防控体系提供了实操性思路,让学术研究与基层医疗实践深度融合。
此次实践活动,北京科技大学弦歌探微寻迹实践团以阿尔茨海默症筛查研究为纽带,巧妙串联起社区治理、医疗服务与学术探索三大领域。从与社区书记的访谈中明晰工作脉络,到运用MMSE量表为老人细致排查健康隐患,再到同社区医生交流汇聚专业智慧,每一步都走得脚踏实地、扎实稳健。他们用青春的智慧和汗水,为社区阿尔茨海默症防治工作及相关研究贡献了北科大青年力量,也让更多人意识到守护老年群体 “最强大脑” 健康的重要性。未来,期待有更多青年学子投身基层实践,用专业所长赋能社区建设,让青春之花在服务人民的事业中绚丽绽放。(毛茹馨、田雨、符琪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