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

金种子实践团:扎根云岭护种质 青春播火传本草

2025/08/29 11:57 来源:社区文化网 阅读:1.2万

  种质资源是中医药传承发展的命脉,关乎药材品质、市场秩序与民生福祉。当前,市场对种质资源价值低估,如重楼价格大幅回落且质量参差,保护迫在眉睫。中国药科大学 “金种子”社会实践团队深入云南田间、工坊、医馆与基地,以实地调研、实践参与、文化创新等形式,解锁种质资源保护新路径,让科技与传统碰撞、文化与生活交融,在守护本草根基中书写青年担当,为中医药传承开辟新径。

 

图为实践团线下组成员在农科院

深耕田间地头:筑牢种质保护实践根基

  “药材好,药才好”,种质资源的优劣直接决定中药材品质。团队首站深入云南凤仪镇草血竭种植基地,在农户的指导下参与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实操工作,近距离观察草血竭的生长特性。针对农户种植中遇到的优质种质识别难、病害防治不规范等问题,团队结合专业知识整理出《草血竭种植简易手册》,用通俗语言讲解种植技巧,推动珍稀种质的田间活态保护。在重楼主产区,队员们走遍市场摊位与种植地块,详细记录重楼的外观特征、产地信息及商户反馈,为后续种质研究积累第一手资料。

 


融合科技文化:激活传承创新双引擎

  科技是保护的利器,文化是传承的灵魂。团队走进科研院所与企业实验室,见识低温保存、组培苗培育等现代科技在种质保护中的应用,了解“护用并举”的产业发展模式。在此基础上,团队拟将收集的重楼等中药材样本与正在逐步自主开发的AI鉴别技术结合,打造便捷的中药材鉴别工具,让优质药材“不被埋没”。同时,队员们创新文化传播形式,将墨红玫瑰等药材与扎染非遗技艺融合,制作中药材扎染香囊;结合当地特色开发玫瑰鲜花饼等产品,让中医药从药房走向日常生活,使非遗在生活场景中焕发新生。

 

图为实践团成员实地体验鲜花饼制作

搭建协同桥梁:凝聚多方参与保护合力

  种质资源保护需多方协同,方能行稳致远。团队化身产业链“连接器”,通过调研精准捕捉市场痛点、药农困境与产业问题:药农缺乏优质种源与销售渠道,企业难寻符合标准的原料。为此,团队计划与种植基地保持密切联系,目前正摸索运用AI技术助力优秀种子资源培育,以期提升种植质量,完成实验室到田野间的转化;积极促成药农与企业对接,打通从源头到流通的产业链梗阻,实现“药农增收、企业增效、资源保护”的多赢局面。此外,团队将前沿保护理念与实践经验总结成调研报告,通过线上线下宣讲,提升社会对种质资源重要性的认知。

感悟青年担当:践行守护传承时代使命

  实践之路亦是成长之路,队员们在坚守与变通中领悟青年责任。75岁名老中医对中医的执着钻研、非遗手艺人对草木性子的精准把握、科研人员“护用并举”的坚守,让队员们明白:传承不是将种子锁进仓库、把技艺封入博物馆,而是让种子在土壤扎根结果,让技艺在生活中流转。正如行业前辈所言,青年学子既要深耕实验室,更要让研究成果“走”向市场、“走进”产业。从最初认为“保护是宏大命题”,到如今在扎染手作、实验检测、科普讲解、田间劳作中践行使命,队员们已成为传统智慧的“继承者”和创新传承的“播种人”。

 

图为团队成员与农科院工作人员及中医馆老中医交流

  此次云南之行,金种子团队以脚步丈量种质保护之路,用行动诠释青年担当。未来,团队将带着“守护种质、传承本草”的信念,持续推动科技与传统融合、多方协同发力,让中医药智慧的火种在更广阔的天地燎原,为中医药传承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青春力量。(金种子暑期社会实践团队  供稿)


责任编辑:王云河

社区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