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商业空间到公共客厅 社区主理人的可持续治理探索
2025/09/03 17:10 来源:社区文化网 阅读:4.2万
在嘉兴市南湖区新嘉街道栅堰路嘉创湾内,一间由两位90后青年创办的哈哈气球派对商店,正用扭折翻转的彩色气球演绎着社区治理的创新故事。作为栅堰社区主理人项目的实践者,他们将商业创意与社区服务深度融合,以指尖艺术为纽带,探索出商户参与基层治理的鲜活样本。
艺术赋能,构建社区情感纽带。栅堰社区党委通过整合辖区商业资源,赋予商户社区治理合伙人身份,将气球造型技艺转化为社区公共产品。社区党委联合哈哈气球派对商店打造了非正式社交空间。每月一主题,利用节日契机,在创意工坊中,与辖区居民共同完成主题气球制作,这种低门槛、高互动的艺术形式,有效破解了城市社区邻里疏离难题。住在栅堰路电控宿舍的俞师傅说:“在这里我们感受到了年轻人的活力,让我们几个邻居老同志有一个“集结地”,分享各自的生活,拉近了大家的距离。”
节日赋能,激活文化治理功能。哈哈气球派对商店作为社区文化主理人,联合社区党委组织开展多项公益手工活动,吸引了众多居民在体验中感受文化传承。端午节期间,工作室教居民制作粽子造型气球,既保留传统韵味又增添创意趣味。“小小红军”主题活动中,退役军人和军属通过气球造型了解革命历史,在动手实践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这总以活动的形式一方面丰富了居民文化生活,更增强了社区凝聚力;另一方面激活了社区文化治理,使文化体验成为治理理念的载体。
公益赋能,创新服务供给模式。哈哈气球派对商店以公益为支点,重构商户与社区的共生关系。工作室推出技能共享计划,将气球造型技艺转化为社区公益资源包,为社区残疾人、孤寡老人、妇女儿童等群体提供免费培训课程。这种商业反哺公益的模式,既拓展了工作室的社会价值,也填补了社区精细化服务的空白。这些创新实践印证了主理人项目不是单向的资源输出,而是双向的价值共创。
社区搭台,商户赋能,居民唱戏的模式,既发挥了主理人的专业特长,又激发了居民的共同参与意识,让气球艺术成为撬动社区自治的创意支点,同时将商业空间转化为居民议事、文化传承的公共平台。栅堰社区党委书记鲍宇说:主理人项目正在重新定义社区经济的边界,让公益成为可循环的社会资本。未来,栅堰社区党委将继续深化这一模式,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加入,共同打造更有温度、更具活力的社区家园。(栅堰社区 朱晓丹、吴萍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