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威宁:“跑”出“铸牢”加速度
2025/09/03 16:21 来源:中国报道 阅读:30.5万
近日,随着一声清脆的枪响,一道长通新能源·2025威宁半程马拉松赛正式启幕。这声枪响,不是单纯的竞技信号,而是一曲唤醒民族团结的“晨歌”。来自8个国家及国内23个省份、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的10000名跑者齐聚威宁,迎着高原18℃的清风,沿草海之滨飞奔,用脚步丈量“阳光威宁·浪漫草海”的独特魅力,让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身影,当多元文化的风拂过同一条赛道,这场奔跑便成了具象的“三交”和谐风,将“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期盼,绣进了高原的锦绣画图里。
威宁的赛道从不是冰冷的沥青与标线,而是用山水与人文织就的纽带。
它从乌撒广场出发,途经凤山大道的现代气象,转入滨海大道的湖光山色,再穿越北坡生态公园的葱郁之境,将高原的辽阔、草海的灵秀与村寨的风情,揉成奔跑中最动人的背景。
晨光里,身着各色服饰的跑者并肩前行,衣角翻飞间,分不清是哪一族的纹样在闪光;呼吸交错时,听不辨是哪一方的乡音在轻语。有人为身旁踉跄的身影放慢脚步,递上一瓶水,一句“加油”便消融了陌生;有人因共同驻足欣赏山间云霞而相谈,一个微笑便拉近了距离。
赛道旁的身影更添暖意。补给站里,温热的杂粮饮氤氲着香气;每一个公里点,身着民族服饰的啦啦队员手持加油牌与跑者击掌;沿线的民族文艺加油点,歌声与舞蹈为疲惫的跑者注入能量。
千余名志愿者、数百名医疗志愿者与安保人员构筑起的安全防线,藏着最朴素的善意。没有刻意的组织,没有生硬的仪式,当跑者挥手致意,当各族群众欢呼回应,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心跳在此刻同频,民族“交融”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汗水里的温度,是眼神里的真诚,是陌生人之间因共同热爱而产生的深深联结。
威宁自治县马拉松的智慧,在于让文化的交流如草海的流水般自然浸润。赛前的日子里,赛道沿线的村寨早已热闹起来,赛道上的“文化驿站”,更像是流动的民族博物馆。传统乐器奏响的旋律与跑者的脚步声交织,成了最特别的“交响曲”。跑者们停下脚步,或拍照记录,或静心聆听,有人把高原的故事装进心里,也有人把远方的见闻讲给身旁的同伴。
完赛奖牌的设计更是巧思满满,将多元文化的元素融于一体,挂在胸前,既是对奔跑的纪念,更是文化交流的见证,它让不同的文化在此相遇,不是碰撞,而是相拥。
一场马拉松,唤醒的是一座城的同心同向。赛事当天,多民族组成的志愿者队伍穿梭在赛道间,不同的语言汇成“放心”的承诺,不同的身影凝成“同心”的力量。
“已经参加多届,非常有意义,来自不同地域的人们,都是为了一个奋斗的目标,跑出青春风采,践行绿色文明初心”。一位志愿者说道。
这份交融,更在赛后化作长久的生机与荣耀。经过激烈角逐,贵州遵义的丁常琴以01:19:39的成绩打破女子半程赛会纪录,肯尼亚选手MUSYOKA MARTIN MUMO以1:06:50斩获男子冠军。
如今,赛道旁的村寨借着赛事热度,让农家小院变成民宿,手工作品走进更广阔的市场,各族群众一起谋划产业、分享收获,这便是交融的真谛。
不是简单的汇聚,而是深度的共生,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共同的发展中,书写着“民族团结一家亲”的崭新篇章。
当最后一位跑者冲过终点,赛道上的喧嚣渐渐平息,但民族团结的歌声从未停歇。
威宁自治县马拉松用10000人的奔跑,丈量出民族团结的长度;用“阳光威宁·浪漫草海”的主题,拓宽了交流交融的广度;用各民族的同心坚守,加深了民族情谊的厚度。
这条赛道,早已不只是奔跑的路,更是各民族携手同行的团结路,一步一个脚印,把“三交”的深情嵌进高原的土地,嵌进各族群众的心里,在乌蒙山的怀抱中,生长出永恒的“铸牢”温暖与希望“加速度”。(采写:图文/陈雪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