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

陕商传薪青年服务团十四日泾阳行:以非遗薪火点亮乡村振兴新图景

2025/09/07 20:24 来源:社区文化网 阅读:1.4万

  近日,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2025暑期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团队“陕商传薪青年服务团”奔赴陕西泾阳,开展“走古道传忠义商魂·筑新旅助乡村振兴”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这支由2名指导教师与6名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组成的青年团队,以茯茶文化为纽带,通过“调研+文创+传播”的创新模式,探索出一条“非遗保护-文旅融合-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为传统文化赋能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动能。

 

图为团队在茯茶镇

溯源商道:在古道茶香中解码文化基因

  泾阳作为陕商文化发源地与茯茶核心产区,承载着“诚信重义、商道即人道”的精神内核。本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期间,陕商传薪青年服务团的队员们扎根茯茶镇、陕西盛沣达工贸有限责任公司(关中环线茯茶厂家)、安吴青年训练班纪念馆及多家茯茶非遗工坊,开展系统性文化调研。在茯茶镇的中国茯茶文化博物馆,团队成员跟随文博讲解员的脚步,走过丝绸之路上的神秘之茶——茯茶的前世今生。从汉唐时期“丝绸之路”上的驼铃声声,到明清两代“茶马交易”的繁荣盛景;从晋商“万里茶道”的开拓壮举,到泾阳匠人独创的“发花”技艺,每一件文物都在诉说着茯茶如何从边疆牧民的“生命之茶”,成长为连接东西方文明的“友谊之茶”。队员们驻足于1:1复刻的清代茶商票号前,透过斑驳的算盘与账本,仿佛看见先辈们以茶为媒、以信立世的商道智慧,在数字跃动间完成着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

 

图为团队指导教师与中国茯茶文化博物馆馆长授牌

  安吴青年训练班纪念馆里,一张张泛黄的历史照片、一封封遒劲有力的战斗檄文,将队员们的思绪带回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当得知抗战时期泾阳茶商曾冒着生命危险为前线运送物资,用茶箱暗藏药品支援革命时,同学们不禁感慨道:“原来商道与家国道从来都是同频共振的,这就是陕商精神最动人的力量!”在陕西盛沣达工贸有限责任公司的茯茶生产车间,队员们近距离观察并追踪拍摄茶厂师傅们的手筑茯茶传统工艺,使六百年的非遗技艺在镜头下变成有温度的传承。通过与非遗传承人、茶企负责人深度对话,团队梳理出茯茶制作技艺的传承谱系与陕商精神的当代实践价值,挖掘出“金花菌培育”“发花工艺”等核心技艺的当代创新实践,并累计整理访谈录音、文献资料数万字。当了解到企业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周边茶农增收、促进周边村民就业时,队员们深刻体会到,新时代陕商精神不仅是对传统的坚守,更是以创新赋能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图为团队与茯茶企业负责人交流

  “我们不仅是在记录历史,更是在寻找传统与现代的对话方式。”团队指导教师许潇表示。服务团通过近距离接触、参与茯茶生产线实操,将课堂所学与产业需求深度融合,提出“非遗技艺标准化+文创产品个性化”的双轨发展建议,获得企业高度认可;针对年轻消费群体提出的“茯茶轻养化”“场景便捷化”建议,已纳入企业新产品研发规划。学院代表向陕西盛沣达工贸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授予“万人千天社会实践基地”牌匾,标志着双方共建产学研一体化平台迈出实质性步伐。未来,旅游管理专业将依托该基地开展常态化研学活动,企业将开放生产线、研发中心和销售渠道作为实景课堂,学生可分期分批参与从茶叶种植、非遗工艺到品牌营销的全产业链实践。公司总经理表示:“校企合作不仅为传统工艺注入青春视角,更为企业创新提供了人才储备和智力支持。”带队教师郑竹欣补充道:“这次合作超越了短期实践,构建了‘课程—实践—就业’联动的育人新生态。我们期待将茯茶产业的真实项目融入课程设计,让学生在实践中锤炼专业技能,更让非遗文创产品开发与乡村旅游规划深度融合,真正实现校、企、地三方共赢。”

 

图为学院代表与公司负责人授牌留念

创新表达:用青年话语激活非遗生命力

  为打破非遗传播壁垒,陕商传薪青年服务团以“内容+技术”双轮驱动,打造立体化传播矩阵。队员们自编自导自演的商训故事《茶马古道上的茯砖》通过镜头重现“茶马互市”中的茯茶商训历史场景,生动诠释陕商“义在利先”的精神内核;短视频《茯茶老张的套路反转记》则以幽默叙事揭秘茯茶防伪技艺,通过探寻、讨论和艺术再现陕商诚信经营之道。在“茯茶新势力”直播实践中,团队以“文化赋能+产业创新”为双核,经多次研讨论证,最终确定“文化溯源-电商转化-文创破圈”的传播矩阵。先后累计开展三场专题直播活动,分别选取中国茯茶文化博物馆、关中环线茶业直播间、茯茶镇茯源祥茶馆为直播取景地,主题围绕“文化直播”、“电商直播”与“文创直播”展开,结合文化讲解与生产实况,展示茶艺表演与茶文化文创产品DIY,累计点赞逾1.1万人次,不仅提升产品曝光,更为传统茶企转型和茶文化宣传推广提供数据支持和青年视角。基于实地调研,团队拍摄制作纪实短片《茯茶密码》,聚焦茯茶非遗技艺与产业创新,团队官方抖音账号“陕商青年说”同步推出10余支系列短视频,以年轻化叙事覆盖茶艺演示、非遗科普等主题,累计播放量突破1000余次。

文旅融合:构建乡村振兴的可持续生态

  “青年视角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生机。”茯茶镇相关负责人肯定了陕商传薪青年服务团在当地进行的此次文旅融合赋能乡村振兴的实践探索。陕商传薪青年服务团通过实地调研发现,泾阳当地文旅产业存在文化符号转化率低、游客体验单一等发展瓶颈。基于此,团队构建“文旅+电商+研学”三维驱动模式,形成可复制的乡村振兴实践样本。

 

图为团队成员于茶馆进行茶艺及文创产品直播

  通过优化直播运营策略,推出“茯茶+手作文创”有奖互动,实现茶业直播间单日观看量、点赞量突破新高,销售量也稳步增长;通过自主调研、策划设计的“泾阳茯茶文化全景研学路线”,构建“商史溯源—家国情怀—非遗传承—创新实践”的立体化研学体系,实现“从商史认知到精神共鸣,从文化体验到产业赋能”的层层递进,获得相关旅游企业的市场认可;团队提出的“非遗工坊+乡村旅游”共建方案,也正在不断深化完善中。正如团队指导教师总结的那样,陕商传薪青年服务团的学生们将课堂所学的旅游策划、电商运营知识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真正实现了专业教育与乡村振兴的同频共振。

薪火相传:在基层实践中淬炼青春担当

  十四天的实践,既是非遗文化的传承之旅,也是青年成长的淬炼之途。通过本次实践,团队不仅产出一部《茯茶密码》纪实片、2部自制情景剧、10支短视频、三场直播、一份手绘研学地图等,更重要的是在真实社会中认知了国情、民情、乡情与商情。队员们得以将专业知识应用于实践场域,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了团队协作、创新思维与社会责任意识。陕商传薪青年服务团的队长感慨道:“从文献整理到直播策划,从茶厂调研到文创设计,我们深刻体会到‘商道即人道’的内涵——做文化要像茯茶‘发花’一样,需要耐心与匠心。”茯茶之香,沁润心田;商道之魂,薪火相传。从茯茶镇的青砖黛瓦到直播间的璀璨灯光,从非遗工坊的匠心坚守到研学地图的指尖勾勒,“陕商传薪青年服务团”用十四天时间,在泾阳大地上书写了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的青春答卷。这支年轻的队伍正以实际行动证明:当青春扎根乡土,传统便能绽放新芽;当文化连接时代,振兴自有磅礴力量。(陕商传薪青年服务团 供稿)

责任编辑:王云河

社区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