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

党建引领“架起”民族团结“同心桥” —— 毕节市蒙学会党支部深耕民族文化与移风易俗工作纪实

2025/09/09 22:48 来源:社区文化网 阅读:32.4万

  毕节市蒙古族学会党支部在市民宗委直接领导下,一直坚守党建引领,学术办会的宗旨,以“党建红” 引领 “文化兴”、“新风尚” 浸润 “乡土情” 热潮在本会中蓬勃涌动,“架起”民族团结“同心桥”。

支部将民族文化传承与移风易俗宣传深度融合,组织党员带头走进村寨、贴近群众,让优秀民族文化焕发新生,让文明新风落地生根。

 ——党建引领是活动开展的 “定盘星”。党支部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把民族文化进村寨、移风易俗宣传纳入支部重点工作清单。

      通过党员大会集中部署,明确活动目标、内容与责任分工。每次活动时,党支部都会组织党员发放宣传资料,带头学习,深入领会民族文化保护传承的政策要求与移风易俗的核心要义,确保党员带着责任、带着方向参与其中,成为活动的 “领头雁” 与 “主心骨”。

    —— 党员带头是活动推进的 “动力源”。支部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累计组织党员参与活动数十次,党员身影活跃在各个村寨的文化广场、农家院落。在民族文化传承中,党员带头挖掘整理蒙古族及本地其他民族的民间故事、传统技艺,牵头组建村寨民族文化小分队,让民族歌声在村寨回荡。

七星关区干堰塘社区就是典型例子,在移风易俗宣传中,党员化身 “宣传员”,通过发放宣传册、开展院坝座谈、拉家常摆白话等接地气的方式,向村民讲解婚事新办、丧事简办、杜绝铺张浪费的重要意义,用身边人、身边事引导村民转变观念,摒弃陈规陋习。

 如今,在毕节市蒙学会党支部的引领下,越来越多的村寨响起了悠扬的民族乐,文化兴的实践足迹。

 在金沙县金新村、大方店子村、坪兴村、蒙古风情园、赫章矿山村等村寨,党员志愿者积极深入到各族群众中,各民族主动参与文化活动、自觉践行新风尚的积极性显著提高。

 党支部以党建为笔,以文化为墨,在乡村振兴的画卷上,书写下民族文化繁荣、乡风文明向上的生动篇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毕节市蒙学会党支部)


责任编辑:舒彬

社区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