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

媒体纪行|“行”拜师礼“传”民族风

2025/09/11 14:24 来源:社区文化网 阅读:29.9万

 近日,翠绿的“世界大花园”百里杜鹃不仅飘荡着自然的芬芳,更涌动着文化传承的热潮。采访途中,一场特殊的拜师礼,意外闯入我们视野,深耕传统文化领域多年的孟艳,正于此拜入彝医药名家尚庆菊门下,学习贵州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彝医药·酒火疗法”。

     毕节这片民族文化的土地,本就是传统中医人才辈出的地方,这场跨越专业领域的“拜师”,必将种下一颗文化传承的种子,在百里杜鹃悄然扎根。

提及与传统文化的渊缘,孟艳的眼中充满着热忱。自年少时起,她便对传统文化、礼仪文化与中医文化倾注了大量心血,尤其在礼仪文化领域,不仅形成了深刻的认知体系,更凭借创新思维探索出诸多贴合现代生活的实践路径。

2016年,她取得高级礼仪培训师资格后,足迹遍布全国各地,为上百家企业机构提供专业礼仪指导,将传统礼仪的魅力融入现代职场与生活场景。

     “这次拜师,是我多年心愿的落地。”孟艳坦言,选择拜入尚庆菊门下,源于两重笃定。其一,是对尚庆菊老师专业造诣与传承精神的由衷敬佩。在她看来,尚老师四十载扎根基层、坚守彝医药的初心,是传统文化传承者最珍贵的品质;其二,是对酒火疗法社会价值的深刻认同。

 如今,大众健康意识不断升级,“温和、自然、无负担”的养生需求日益增长,而酒火疗法作为源于彝族民间的传统技艺,既具备调理身体的实用价值,又承载着彝族先民的智慧与地方文化记忆,恰好能填补当下“非遗养生”“轻养生”的市场空白,让传统技艺真正走进现代人的生活。
     在孟艳眼中,拜师不仅是个人专业维度的突破,更是社会价值的升级。

  “以前做礼仪培训,更多是传递文化的‘形’;现在学习酒火疗法,是要触摸文化的‘根’。”孟艳这样说道。

    她说,在尚庆菊老师的悉心指导下,自己正系统掌握酒火疗法的核心技艺,从药酒配方的选材、炮制,到施术时火候的精准掌控,再到根据患者体质辨证施治的诊疗逻辑,每一个细节都需反复打磨、精益求精。

 孟艳介绍道,尚老师会结合彝族历史与中医理论,讲解技艺背后的文化渊源,为何选用当地的彝药入酒?为何施术手法与彝族生活习惯息息相关?这些知识让她跳出“技艺操作”的层面,真正做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也让她对“文化传承”有了更立体的理解。

     孟艳的导师尚庆菊,是这场文化传承故事中不可或缺的“引路人”。出生于60年代彝医药世家的她,自小在父辈的耳濡目染下,便与彝医药结下不解之缘。

1984年,尚庆菊正式投身彝医事业,扎根毕节基层,一头扎进彝医诊疗、康复及妇幼保健工作中。彼时的基层医疗条件有限,她背着药箱走村入户,用祖辈传下的彝医药技艺为乡亲们解除病痛,这一走,便是四十载。

 1997年入党后,尚庆菊的肩上多了一份“党员担当”。她深知,单靠个人力量难以让彝医药走得更远,于是开始主动推动民族医药的传承与发展:整理散落的彝医药古籍偏方,将口耳相传的酒火疗法技艺系统化、规范化;免费为村里的年轻人传授基础彝医知识,鼓励更多人加入传承队伍。

     四十年来,她保持着“零医疗事故”的口碑,用行动践行着“医者仁心”的初心,也让彝医药在基层百姓心中扎下了根。

这份坚守,让尚庆菊与酒火疗法收获了越来越多的认可。2024年10月,“彝医药·酒火疗法”成功入选贵州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这项藏于民间的技艺终于登上了更广阔的舞台。

同年12月,尚庆菊凭借深厚的临床经验与系统的理论储备,获得贵州省中医医术确有专长医师资格证,为彝医药的规范化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她深知,传统技艺要“活”下去,必须与时代同频。

为此,她牵头打造了“朵歇式彝药”中医药健康旅游IP,将彝医药诊疗、养生体验与百里杜鹃的旅游资源相结合,年均服务游客超1万人次,让游客在欣赏花海美景的同时,亲身感受彝医药的魅力。

 她在百里杜鹃开设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中医诊所,专注用酒火疗法治疗风湿、关节炎等痹症,让更多患者通过传统技艺重获健康。

 她还走进校园,担任贵阳康养大学非遗导师、客座教授,同时面向社会招收学员,将酒火疗法的技艺与文化内涵系统传授给年轻人,推动非遗技艺的校园传承与社会普及。

  此外,尚庆菊还领衔毕节市康养旅游协会,积极搭建平台,推动彝医药与文旅产业深度融合;作为省级中医药民族药科学技术研究课题“彝族酒火疗法结合针刺技术治疗寒湿痹阻型膝痹临床疗效观察”的课题组指导老师,她还带领团队开展科研攻关,用现代科学方法验证传统技艺的有效性,为彝医药的现代化发展提供科学支撑。
    “尚老师常说,彝医药不是‘老古董’,而是能服务现代人的‘活瑰宝’。”

 孟艳说,这句话深深印在她的心里。如今,她一边跟着尚老师学习酒火疗法,一边思考如何将自己的礼仪专业与彝医药文化结合,比如为彝医药健康旅游设计配套的文化礼仪服务,让游客在体验酒火疗法的同时,更直观地感受彝族文化的温度。

 “我想做彝医药文化与礼仪文化的‘连接者’。”

“用专业能力让更多人了解酒火疗法,爱上彝医药文化,为地方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尽一份力。”孟艳坚定说道。
       这场拜师礼早已落幕,但文化传承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尚庆菊与孟艳的相遇,不仅是技艺的传递,更是文化生命力的延续,当传统彝医药遇上新时代的传承者,当不同领域的文化爱好者携手同行,这片土地上的民族风情,必将在传承与创新中绽放出新时代中医“花朵”。(采写人员:郭翰 胡静 魏艳)


责任编辑:舒彬

社区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