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满月”,32岁的他和母亲一起送来锦旗
2025/09/12 15:33 来源:社区文化网 阅读:5.9万
近日,海宁市中心医院十五病区医生办公室外,一面承载着感恩的锦旗被郑重递到医护人员手中。送锦旗的是一对母子,32岁的儿子脊背挺直、眼神明亮,根本看不出一个月前才经历过生死攸关的脑出血手术,身旁的母亲更是几度情绪激动哽咽落泪,向挽救儿子生命的医护团队表达深深谢意。
时间回到7月31日清晨,家住海宁市许村镇的小龙(化名)像往常一样上完厕所,突然发现左侧肢体像被无形的重物绑住,任凭他怎么用力,都无法正常活动。家人察觉异常后,紧急呼叫120将他送往海宁市中心医院急诊。急诊CT检查结果很快出来,右侧基底节-颞叶出血,出血量已超过70毫升,结合小龙既往高血压病史(平日监测血压偏高但未规范治疗),急诊测舒张压达181-200mmHg,考虑为高血压性脑出血,且出血仍在持续!
“患者出血量大,而且还在持续出血,神志呈进行性下降,符合急诊开颅血肿清除术指征,必须立刻手术!”神经外科副主任蔡长寿第一时间结合影像学结果与患者病情做出判断。急诊绿色通道迅速开启,术前评估、备皮、麻醉诱导等环节无缝衔接,为抢救生命争分夺秒。手术室的灯亮起,里面是医护团队全力开展开颅血肿清除术以控制出血;外面是母亲的忐忑难安,她一直清楚儿子有高血压,也多次催促他去看医生、调整作息,但儿子总说“等忙完这阵再去好好看医生”,没想到这一拖,竟拖到了生死边缘。
3个多小时的手术,每一秒都关乎生命安危。医生走出手术室,轻声告知“手术很成功,颅内出血已有效控制,血肿清除彻底”,这位母亲心中的大石头才落了地。
手术前的影像
手术后的影像
术后的恢复之路,同样充满挑战。医护团队在小龙颅内压稳定、生命体征平稳后,第一时间启动床旁康复治疗——从被动活动僵硬的左侧肢体以预防关节挛缩,到指导主动抓握训练、辅助翻身,再到搀扶进行站立平衡训练,每一个细微的进步,都凝聚着医护人员的心血。得益于他年轻、身体基础条件较好,再加上医护人员的专业治疗与护理,小龙的恢复速度超出预期——术后仅17天,便能在辅助下下床活动,8月19日出院那天,他自己拎着行李,左手能熟练地拉开病房门,连医生都说“这么严重的出血,恢复得这么快,真是少见”。
“经此一遭,儿子的生活习惯也变好了。”送锦旗时,小龙母亲的这句话里满是欣慰。如今,小龙不仅严格遵医嘱控制血压,还主动调整生活状态,用更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术后“满月”,母子俩特意回到医院送来锦旗,这面锦旗不仅是对海宁市医院神经外科医护人员医术与医德的肯定,更见证了一场跨越生死的守护,以及医患之间双向奔赴的温暖。(海宁市中心医院 杨静 张锴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