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

手术后病人回病房到底能不能睡觉,一个老麻醉的个人建议和看法

2025/09/12 15:32 来源:社区文化网 阅读:105.4万

近20年来,伴随中国经济的腾飞,医学领域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与高速发展。这一进程不仅体现在医疗基础设施的规模化建设、尖端医疗技术的广泛普及和医药研发的创新突破上,更引发了医学理念与知识体系的系统性演进。

作为一位麻醉科医生,我以自身经历见证了医疗变革。

我所在的浙江新安国际医院,每年都会招收一些应届医学本科生,由高年资的医生亲自带教。这其中常有学生问我:“为什么送全麻术后的病人,你都会对病人家属说,可以让病人睡会儿。而我们以前实习的时候,护士和医生多不让病人回到病房睡觉呢?”

关于这个问题,我想谈谈自己从医多年的一些看法。

在我看来,我国的麻醉事业发展得比较晚。1987年,徐州医学院才招收了第一届麻醉本科生。这批学生真正走到临床也是5年以后,基本上都留在了全国最知名的三甲医院了,并且很多都是知名的麻醉科主任了,而真正到基层医院的几乎没有,直到99年扩招了以后,这种情况慢慢地好转。

那时候的麻醉方式基本上多是以,局麻,颈丛,臂丛,硬膜外麻醉,腰麻,腰硬联合麻醉等方式为主。那时,全麻药物也是非常的少的,不完善的,导致那时候的全麻是非常非常的少。由于全麻药物和观念的限制,大家都认为全麻是不安全的。

以前多是一些“氟芬合剂”,“杜芬合剂”,“大力神”等麻醉药物,老麻醉医生知道,这些药物的镇痛镇静作用非常的强劲,药效属于1+1=3或者4,甚至5的那种药物,而且没有拮抗剂,只能等待自身药物的代谢,而且以前没有现在这样的监测设备,意外事故时有。那时候护士和医生就会尽量地不让患者睡觉,一直让家属叫着病人。

麻醉行业经过近20年的高速发展,问世了大量像瑞芬太尼 、中长链的丙泊酚、咪达唑仑、右美、短效的肌松药像米库罗库、顺本、罗库等这些优秀好药。这些药物不但病人苏醒得也快,苏醒也很完善,而且还有拮抗剂,而且我们的麻醉机和麻醉监测设备,麻醉工具也越来越好,全麻也越来越安全,全麻已逐渐的被人们也慢慢的接受,而且随在复苏室的开放,全麻术后病人也越来越安全了,但是手术后不让全麻病人睡觉观念一直没有改变。

全麻后病人复苏,我们麻醉医生多是等到病人清醒意识和肌松恢复以后才拔管,一般还会送复苏室观察半个小时以上,还要脱氧5分钟,观察氧合情况,在确定病非常安全的情况下才会送回病房。

我个人认为,病人对答如流后,在送病人回病房的路上,带上呼吸气囊,有条件的话带上便携式脉搏氧。在路上勤叫病人,别让病人睡着了(如果是肥胖的病人,或者有鼾症,亦或者呼吸暂停病史的,需要带氧气袋,脉搏氧,并且床头抬高)。

送到病房后,全麻病人常规吸氧,心电监护,血压,SpO2,(个人认为手术也是对人体的一种伤害,机体也需要睡眠来修复),如不让患者睡觉休息,可能不利于患者机体的恢复,做好监护后,关注SpO2如下降及时呼叫患者,呼叫护士和医生。(浙江新安国际医院 唐华东)

责任编辑:陆姗姗

社区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