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

广东省河源市源城区: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有成效 群众脸上绽放“幸福花”

2025/09/22 14:07 来源:社区文化 阅读:16.3万

秋初的桂香里,源城区康乐路北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翰墨飘香。8岁的林小满认真握着毛笔,在宣纸上歪歪扭扭写下“家和万事兴”,引得身旁练书法的爷爷们哄堂大笑。“要不是社区党组织牵线和书院开展公益课,我都想象不到女儿能在‘家门口学上书法!”林妈妈望着女儿发亮的眼睛,话语里满是欣喜。这样温馨的一幕,正是源城区以党建引领构建“一核多元共治”新格局,不断增强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生动缩影。

图为书法家志愿者在党群服务中心指导孩童练习书法。

近年来,源城区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刻把握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将强化社区党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领导核心作用置于首位,把党的组织建设贯穿社区治理的全过程、各方面。通过着力推动“文明风尚共同培育、矛盾纠纷共同排解、大事要事共同商议、公共资源共同享用 ”的治理新效能升级,源城区正探索出一条党建引领下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效路径。

图为社区书记在议事厅与群众代表面对面商议社区大事要事。

强化党建引领,筑牢社区治理主心骨

“多亏了社区党组织耐心调解,体谅我经济困难,不然真不知该怎么办。”居民黄某感慨道出了许多源城群众的心声。今年7月,黄某停放在小区楼下的摩托车突然自燃,导致邻居颜某的轿车受损,双方在赔偿金额上一度剑拔弩张。事件发生后,社区党员迅速行动,主动搭建调解平台,邀请双方前往调解室进行面对面沟通。在社区书记耐心疏导、释法说理下,最终推动双方达成维修赔偿协议,一场可能激化的邻里矛盾得以平息,邻里关系重归和睦。

在区委组织部统筹下,一支由政治素质高、群众威信好、经验丰富的老党员、退休老法官、老教师等组成的专业调解队伍已全面覆盖各社区。他们深入楼院、贴近群众,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解决在基层,力争实现“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为基层和谐稳定筑牢了坚实的“红色防线”。

创建“红管家″赋能,破解社区治理难题

无物业小区治理,曾是长期困扰源城区社区治理的“老大难”问题。随着“红管家”项目的推进,这一难题有了创新性的破解方案。源城区通过健全“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小区党支部”三级联动组织体系,从无物业小区中择优遴选党性强、能力强、责任心强的党员担任“红管家”,并精心打造线上线下“红色订单”服务平台,畅通居民诉求表达渠道,实现服务精准对接。

位于朱门亭社区的一栋8层楼高廉租房,居住的多为孤寡老人、低保户、残疾人,无电梯一直困扰着全体住户。“红管家”收到居民通过“红色订单”平台提交的诉求后,积极联动区住建、城管等职能部门,并成功引入爱心企业资助20万元,使电梯得以顺利安装并投入使用,彻底解决了居民上下楼的“出行难”问题,得到了居民的一致称赞和广泛认可。“有事找‘红管家’”——如今已成为源城区无物业小区居民解忧的首选渠道。

深化惠民服务,提升社区治理温度

聚焦“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源城区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为载体,整合各类服务资源,着力打造便捷高效的“15分钟社区养老服务圈”。清晨的乒乓球桌旁,张大爷跟老友们挥拍酣战,喝彩声此起彼伏;上午,李奶奶在社区卫生服务站体检后,踱步至隔壁的养老综合服务中心,与老姐妹们一起学非洲鼓;下午,王爷爷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预约了明天的健康讲座……“如今医疗站、活动室这些公共资源都建到了家门口,我们老人家心里都暖洋洋的!”李奶奶朴实的话语,生动印证了多层次、多样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扎实成效。源城区正持续发力,积极构建“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医养康养相结合”养老服务新生态。

图为老人们齐聚东埔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学习非洲鼓演奏。

从剑拔弩张的矛盾调解席,到温暖民生的加装电梯,再到长者云集的党群服务中心,源城区社区党组织的红色纽带,正将千家万户的幸福愿景编织成网。源城区将继续坚持以党建为“核”,不断深化拓展“一核多元共治”的治理路径,持续织密基层服务网络,让共建共治共享的“幸福之花”,在每一扇百姓的家门口绚丽绽放。(张凤娣)




责任编辑:陈卫杰

社区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