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表彰!七星关这个社区真牛!!!
2025/09/23 17:59 来源:七星关民族宗教事务局 阅读:31.7万
9月19日,在贵州省第九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七星关区柏杨林街道圆梦社区居民委员会荣获“贵州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这个位于全省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社区,用真情和实干书写了多民族共生共荣的温暖故事。
圆梦社区居民委员会成立于2022年1月,居住着彝族、苗族、白族等15个少数民族的830余名群众。面对多民族聚居的特点,社区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创新建立“支部牵头+党员带头+群众参与”工作机制,让基层党组织成为民族团结的坚强核心。
今年60多岁的苗族党员周青文是社区里的“名人”。他每天都忙碌在服务群众的一线,帮邻居照看孩子、报修楼道灯、调解邻里矛盾……这些看似琐碎的小事,他都做得一丝不苟。“我们多跑腿,群众就能少操心。”周青文朴实的话语道出了社区党员的共同心声。如今,“有事找党员、遇事共商量”已经成为社区居民的普遍共识。
就业是民生之本,更是民族团结的稳定器。社区聚焦“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居委会牵头整合资源,联合16个民族的搬迁群众创建“巧姊妹民族刺绣就业帮扶车间”,以民族服饰加工为核心,打造“传统手艺+现代销售”的产业模式。车间负责人李祝对此深有感触:“当初决定回乡创办民族刺绣车间时,心里还很忐忑。没想到社区不仅免除了三年房租,还提供了设备支持,让我们能够安心传承苗绣技艺。”
该车间如今已成为社区民族团结的重要阵地。在这里,各族姐妹相聚一堂,一边飞针走线,一边交流技艺,共同创作出一件件精美的民族服饰。目前,这个车间已经带动100余人实现就业,让各族群众在共同劳动中增进感情、增加收入。
除了产业帮扶外,社区还注重通过细致入微的服务传递温暖。他们建立了“包楼联户”机制,社区干部定期走访少数民族家庭,及时了解群众需求。当得知居民蒲荣恩在妻子去世后独自抚养老人和两个孩子时,社区主动上门帮助申请临时救助,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帮助这个家庭渡过难关。
社区的日间照料中心更是成为多民族交流交融的温馨空间。在这里,老人们热心地教志愿者包粽子、做手工,志愿者则为老人理发、讲解政策。不同民族在这个温暖的空间里互帮互助,其乐融融。
文化是凝聚民族情感的重要纽带。社区以传统节日为契机,精心组织“浓情端午醉苗乡”、中秋歌会等特色活动。每到节日,社区广场上芦笙响起,歌声飞扬,各族居民手拉手跳起民族舞蹈,共同制作传统美食,分享各自民族的习俗故事。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更让“各民族一家亲”的理念深入人心。
从解决就业到改善民生,从日常服务到文化浸润,圆梦社区用点点滴滴的实际行动,诠释着民族团结的深刻内涵。“此次荣获‘贵州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既是对社区工作的充分肯定,更是对我们社区工作者未来的鞭策和激励。”七星关区柏杨林街道圆梦社区居务(民生)监督委员会主任杨维维说。
站在新的起点上,圆梦社区将继续以党建为引领,以服务暖人心,以文化聚合力,不断创新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方式方法,让民族团结之花在社区常开常盛,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贵州实践新篇章贡献更多“圆梦”力量。(王月 马诺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