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

黔西市:话“铸牢”庆“丰”收

2025/09/28 16:22 来源:社区文化网 阅读:39.4万

金秋九月稻满仓,民族命运紧相连。在黔西市丰收大地,正描绘满了“丰收”各民族美景“图”。

铁石苗族彝族乡的芦笙声里飘着米花甜香,锦星镇的千亩稻田翻涌着金色稻浪,洪水镇的田野间机器轰鸣与农人笑语交织……

 从充满民族风情的“米花节”到田野间热火朝天的秋收场景,黔西市将丰收的喜悦与民族团结的情谊相融,以一场场与丰收的“浪漫相遇”,勾勒出“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生动图景。

在黔西市,丰收不仅是粮食满仓、瓜果飘香的喜人景象,也是黔西市在9月19日召开的贵州省第九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以2个集体、3名个人获贵州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模范个人表彰“收获”季,更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鲜活实践场。

黔西以丰收为契机,将“民族团结”的种子播撒在田间地头、融入节庆活动、扎根发展进程,让“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理念在庆丰收、话发展的过程中深入人心。黔西市民宗局负责人这样说道。

金秋时节的黔西,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全市7万亩水稻迎来成熟期,田野间涌动的金黄稻浪与澄澈的蓝天白云相映成趣,农户们趁着晴好天气全力投入收割,只为让每一粒稻谷都顺利归仓。

如果说“米花节”是黔西丰收的“文化注脚”,那么田野间连片的金色稻田,便是丰收最直观的“自然答卷”。

九月的黔西,处处被金黄色点缀,水稻陆续成熟,高空望去,待丰收的稻田连片铺金;已开镰的地块里,农人弯腰劳作、机器轰鸣作响,动静交织间,一幅秋收图景在乡野间徐徐展开。

锦星镇洪湖村的千亩水稻率先进入成熟期。黄澄澄的稻穗压弯了枝头,与错落分布的村庄相互映衬,从空中俯瞰,宛如一片一望无际的“金色海洋”。

稻田里,热闹的抢收场景正在上演,当地农民自发组成“互助组”,以“亲帮亲、邻帮邻、户帮户”的方式,将机动脱粒机、收割机等农机具开进田间地头。

村民们弯腰穿梭在田垄间,手中的镰刀快速收割着水稻,汗水浸透衣衫却挡不住脸上的笑意。

洪湖村的水稻品质出众,离不开当地得天独厚的条件,再加上全程生态种植,这千亩梯田不仅是村里的“颜值担当”,更是带动村民增收的“致富田”。

在互助协作中,各族农户分工有序,有的负责收割,有的忙着转运,有的专注晾晒,汗水滴落在同一片稻田里,却浇灌出团结的果实。

同日,洪水镇解放村的稻田在无人机镜头下更显壮阔。连片的稻田被秋风染成金黄,沉甸甸的稻穗泛着温润的光泽,田埂纵横交错,勾勒出规整的线条,微风拂过,稻浪轻漾,仿佛大地在诉说丰收的喜悦。

锦星镇新街社区的乡村田野已褪去翠绿,换上斑斓盛装,成熟的作物与错落的民居相映成趣,行走其间,仿佛置身于一幅色彩浓郁的田园油画,每一处景致都透着丰收的惬意与祥和。

另一边的金碧镇铧口寨社区,丰收场景则充满现代气息。田野里,收割机往来穿梭,切割、脱粒、秸秆还田一气呵成,原本需要多人耗时许久的收割活,如今半小时就能完成一片稻田。

黔西的丰收,从来不是孤军奋战的成果,而是各民族群众携手耕耘的结晶。

乡村田野,成各民族打破地域与习俗的界限,在农业生产中互帮互助、取长补短,共同书写着“共耕一片田,共结同心缘”的故事。

如今,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黔西市更是以产业发展为纽带,将各民族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

通过成立跨村寨的农业合作社,整合土地资源,发展规模化种植、养殖产业,各族群众以土地、劳动力等形式入股,在产业链上实现“抱团发展”。

大家同出一份力,共享一份利,真切感受到“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才能发展”的深刻道理,而这份基于共同奋斗的团结,也成为黔西大地丰收的坚实根基。

多元交融凝聚民族情感,丰收时节,黔西市的各类庆祝活动热闹非凡,这些以“丰收”为主题的节庆,没有单一的文化符号,而是汇聚了多元的民俗元素,成为各民族文化交流交融的大舞台。

这些节庆活动,早已超越了单纯的庆祝意义,成为黔西市各族群众增进情感、凝聚共识的重要载体。

在这里,大家共享丰收的喜悦,共话美好的生活,在多元文化的交融中,深刻体会到“我们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而这份在欢声笑语中凝聚的情感,也让民族团结之花在黔西大地绚丽绽放。

丰收是起点,发展是目标。在黔西市,各民族群众不仅共享丰收的成果,更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携手并肩、同频共振,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转化为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

在黔西市,丰收的喜悦与民族团结的氛围相互交融,发展的活力与“铸牢”的共识同频共振。

在这里,每一份丰收的成果,都凝聚着各民族群众的共同努力,每一次团结的实践,都推动着黔西朝着更加繁荣的美好迈进。

 从“米花节”的笙歌漫舞到田野间的互助抢收,毕节黔西市的丰收季,不仅是粮食满仓的物质收获,更是民族团结的精神凝聚。

在这里,丰收是各民族共同耕耘的成果,是彼此分享的喜悦,是携手发展的动力。

“黔西大地上那片连绵的金色稻浪,各民族群众也正像稻穗一样紧紧相依,在共庆丰收、共促发展的道路上,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共同书写着乡村振兴与民族团结的美好章节。”洪水镇香樟苑负责人何忠林这样说。

黔西市以丰收为纽带,以发展为动力,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深扎根于这片土地,让各族群众在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征程中,共话“铸牢”主线,共“结”团结幸福果,共“享”丰收的喜悦。(文字采写 郭翰 陈雪琴 部分图片:黔西市民宗局  提供)


责任编辑:舒彬

社区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