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

聊城社区“思享汇”开讲:16个鲜活案例破解治理难题,“聊”出基层新智慧

2025/09/28 17:16 来源:社区文化网 阅读:2.7万

“以前开会是‘领导讲话’,今天是‘同行走心’!”9月25日下午,聊城经开区东城街道党群服务中心内气氛热烈,市委社会工作部主办的社区主理人“思享汇”活动在此举行。16名社区工作者轮番登台,用图文并茂的PPT、生动接地气的案例,分享破解基层治理难题的“独门秘籍”,一场没有冗长汇报、全是“解题干货”的交流盛会,让基层治理智慧在碰撞中迸发。

“装充电桩就像‘谈恋爱’,得先摸清各方需求,再找‘媒人’牵线,最后做好‘婚后保障’。”阿尔卡迪亚社区的贺丹丹一开场,就用幽默比喻打破会场严肃氛围,引发台下会心笑声与掌声。她的PPT里,没有套话模板,只有“僵尸车识别五步法”“充电桩建设三部曲”等实操方法——针对电动自行车治理难题,社区不搞简单清理,而是设“暂存区”给车主缓冲期,同时引入智能充电柜,以“疏堵结合”化解居民顾虑,成为现场热议的“接地气方案”。

单光屯社区的刘力则带来了“视觉冲击”:南苑新城小区地库“起砂”地面与改造后光滑地面的对比图,直观展现治理成效。“治理不能等,得主动‘找米下锅’!”她坦言,为解决地库问题,社区团队紧盯开发商主要负责人,反复沟通协调,最终“跑”来专项资金,让居民脚下的路变平整。

古楼街道名人苑社区党委书记李艳艳的分享,道出了社区工作的核心秘诀:“最高频的词是‘聊’!”她将闲置垃圾分类站改造成“有事来聊”议事厅,让居民从“旁观者”变身“主理人”。“一位退休教师主动承担社区书院管理,现在每周的读书会、书法课,场地都得提前预约。”李艳艳的讲述,让“沟通”成为破解治理难题的关键钥匙。

面对72户居民因电梯故障引发的信任危机,阳光社区的李萌萌用“三阶聚智”工作法给出答案:社区党委不当“包青天”,而是做“催化剂”,推动居民自主协商,最终不仅修好了电梯,还建立了楼栋议事规则,从根源上化解矛盾。城乡结合部社区也有巧思路,堂邑镇红旗社区的路延菊请来网红达人刘洋团队,通过直播让“堂邑葫芦”从传统工艺品升级为文创衍生品,葫芦手串、艾灸产品走向全国,为社区产业发展打开新通道。

三个多小时的分享中,现场听众时而认真记录,时而会心微笑,遇到精彩处纷纷举起手机拍摄PPT内容,无人提前离场。“原来别的社区也有类似问题,他们的解法给了我很大启发。”一位入职两年的社区工作者感慨道。

“基层治理不缺办法,缺的是复盘的意识、萃取的方法、交流的平台。”市委社会工作部一科科长付磊表示,此次活动收集的优秀案例将汇编成册,让好方法能被更多社区“复制粘贴”,惠及更多居民。

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副教授钱坤在点评中指出,聊城“聊”式工作法深度融合“沟通”与“行动”,既践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思路,又通过“发现能人、建立组织、搭建平台、孵化项目”的闭环机制,精准激活治理资源——不仅解决了加装电梯、停车位规划等具体问题,更培育了居民的“主人翁”意识,实现从“政府干、群众看”到“大家议、一起干”的转变。

从“我们做了什么”到“我们怎么一步步做成的”,从单向汇报到双向启发,这场“思享汇”让社区工作者从执行者变身“主讲人”。正如现场一位工作者所说:“社区治理没有标准答案,但真诚的分享能点亮彼此的路。”而这场充满“干货”与温度的交流,正让基层治理的智慧持续流动,为“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区治理新格局注入聊城力量。


责任编辑:王云河

社区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