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

药香漫山城 康养启新程——写在2025浙江省中药材博览会开幕之际

2025/09/29 09:23 来源:磐安发布 阅读:1.3万

秋风起,药香浓,宾朋至。2025浙江省中药材博览会暨第十八届磐安中药材博览会将在浙八味药材城如期举行。

翻开时间册页,回眸历次大会,自2002年举办磐安首届药交会,到2021年升格为浙江省中药材博览会,这场延续十八届的“药界盛会”,既是磐安中药材产业的年度检阅,更是磐安坚守“生态富县”的生动注脚。

数据无言,却最有分量。作为全省26个山区县之一,磐安中药材种植面积稳定在10万亩以上,种植户4.8万户,从业人员6.8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三分之一,浙贝母、元胡等“磐五味”产量占全国的20~60%。位于江南药镇的浙八味药材城,已发展成为浙江省设施最完善、配套最齐全、规模最大的中药材交易市场,90%以上浙产药材从这里走向全国和世界。

2003年6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在磐安调研时指出:“中药材是磐安的最大优势,‘浙八味’中‘磐五味’就占了五席,中药材产业是‘生态富县’的重要依托。”二十多年来,磐安始终牢记殷殷嘱托,抢抓“一县一业”发展机遇,坚持守正创新、传承发展,因地制宜构建起中药材种植、大健康产品、中医药器械、精准医疗等集群成链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全力推动中医药产业振兴发展,真正把中医药产业打造成磐安标志性、支撑性产业。

二十多年来,磐安推动道地药材种植,药材品质从“经验把控” 迈向“标准引领”。从昔日的“土法种植”到如今的“数字管护”,磐安依托中药产业大脑,在全国率先启动全域GAP示范区建设,建成全国首个浙贝母GAP基地,全流程按照“六统一”标准种植采收,从源头保护和提升磐安中药材的道地性,获得全国首张道地药材认证证书,磐安县中医院开出全国首张GAP中药饮片医保处方。目前,全县已建成5000多亩GAP示范基地,覆盖12个乡镇(街道)。数据印证成效:中药材GAP种植使浙贝母用肥减少20%、用药减少60%,在减少农资投入的同时,中药材有效成分含量提升15.6%,药农亩均收益1.8万元以上、同比增长37%。

二十多年来,磐安推动中药制造升级,链条从“初加工”向“高精尖”延伸。先后发布《中药产业振兴发展规划》《中医药产业振兴发展五年行动方案》,出台《关于加快扶持中药产业振兴发展的意见》《磐安县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扶持政策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厚植资本链,推动中医药产业转型升级。一方面,我县以江南药镇为主平台,建成千亩规模的中医药产业园和孵化园,先后引进培育一方制药、康恩贝、大晟药业等加工企业145家,通过药品GMP认证7家,在全国首创中药材与中药饮片一体化加工“共享车间”,中药材初加工合格率100%,初步形成集中药饮片、配方颗粒、中成药等为一体的中药制造体系,实现从单一中药材种植向加工增值延伸的转型升级。另一方面,启动精准医学产业园建设,打造集研发、生产、服务于一体的产业集群,吸引一批精准医学领域专家来磐安创新创业,着重招引一批“小而美”的人才项目、科技项目来园区孵化,计划5年内招引落地精准医学相关企业25家、产值达10亿元以上。

二十多年来,磐安推动三产融合发展,实现“中医药+”多业态跨界融合。磐安围绕“药”,又跳出“药”,瞄准中医药大健康这一新蓝海,以“中医药+旅游/研学/美食”的思路和理念,推进医养融合,发展中医药特色健康旅游,加快中医药康养与康养旅居产业迭代融合。连续举办4届中华药膳烹饪大赛和6届“浙江省十大药膳”评选活动,发布全省首批16道“道地药膳”制作标准和全国首个药膳地方标准,制订应用规范与技术标准,推进药膳产业化、标准化发展,获评“中国药膳美食地标城市”。如今,游康养线路、喝药膳奶茶、体验AI把脉,这样的旅游场景在磐安已成为常态。2025年上半年,磐安中医药大健康全产业链产值达69.7亿元。

盛会启幕,宾朋云集。十八届药博会,见证磐安中医药产业的每一步成长;二十载深耕,铸就磐安从“药材之乡”到“康养高地”的坚实根基。站在新的起点,磐安将继续以“守正”之心传承中医药精髓,以“创新”之力激活产业潜能,让药香飘得更远、康养之路走得更宽,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书写更多属于磐安的精彩篇章。


责任编辑:洪惠锋

社区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