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

敖仁其教授赴毕节基层考察 点赞民族文化传承与民族团结建设

2025/09/30 20:01 来源:社区文化网 阅读:38.5万

近日,我国牧区经济与游牧文明研究领域知名专家、原内蒙古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敖仁其教授,在毕节市蒙学会一行陪同下深入毕节市基层开展实践考察。

此次考察聚焦蒙古族文化保护、牧区发展经验交流及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为毕节市民族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提供专业指导。

考察活动于当日上午正式启动,敖仁其教授与毕节市蒙学会考察组首先前往大方县凤山乡蒙古风情园。

 作为毕节市展现蒙古族文化特色的重要载体,凤山乡蒙古风情园集中呈现了蒙古族传统建筑、民俗文化及生产生活场景。

在实地走访中,敖仁其教授仔细察看了风情园内的文化展示区、民俗体验区,详细询问了园区在蒙古族历史文化收集、整理、展示等方面的工作进展,并不时与陪同人员交流探讨,对园区将民族文化元素与乡村旅游相结合的做法给予肯定。

他指出,民族文化是民族的根与魂,蒙古风情园不仅是展示蒙古族文化的窗口,更应成为传承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认同感的重要平台,需进一步深挖文化内涵,让静态展示与动态体验有机融合,提升文化传播的感染力。

 随后,考察组前往凤山乡政府简单座谈。会上,凤山乡相关负责人就当地民族构成、蒙古族群众生产生活状况、民族文化保护举措及乡村产业发展规划等情况进行详细阐述。

 敖仁其教授结合自身数十年在牧区经济社会研究领域的经验,围绕如何依托民族文化资源推动乡村振兴、如何借鉴内蒙古牧区发展经验优化当地特色产业布局等议题提出专业建议。

 他强调,凤山乡拥有独特的蒙古族文化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应找准文化与产业的结合点,在保护好生态与文化的前提下,探索发展具有民族特色的生态旅游、特色农牧业,带动当地群众增收致富,实现生态效益、文化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

 当日中午,考察组返回毕节市区,在毕节市蒙学会办公地点再次召开简单座谈会。

     毕节市蒙学会会长余昌龙、党支部书记余家发、名誉会长余建、秘书长郭翰等学会核心成员参加座谈,就学会近年来在蒙古族文化挖掘整理、学术研究、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服务蒙古族群众等方面的工作成果进行总结,并围绕下一步工作规划与敖仁其教授展开深入交流。

 座谈会上,敖仁其教授对毕节市蒙学会的工作给予高度评价。他表示,毕节市蒙古族群众数量众多,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悠久的历史传承,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各民族群众和睦相处、互帮互助,形成了民族团结、共同奋进的良好氛围,这为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奠定了坚实基础。

   “毕节的民族底蕴深厚,各民族和谐相处、同甘共苦、共同奋进的精神令人印象深刻。”敖仁其教授强调,蒙古族历史文化博大精深,涵盖哲学、文学、艺术、生产技术等多个领域,蕴含着丰富的智慧与精神财富,毕节市蒙学会作为推动蒙古族文化传承与民族团结进步的重要力量,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进一步加强与区内外学术机构、文化团体的交流合作,深化蒙古族历史文化研究,创新文化传播方式,让蒙古族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期待蒙学会能继续当好民族文化的‘守护者’与民族团结的‘粘合剂’,让民族文化之花在毕节这片土地上绚丽绽放。”

 据悉,敖仁其教授长期致力于牧区经济社会政策、草牧场产权制度、牧民合作经济、游牧文明等领域的研究,曾主持多项国家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出版《转轨时期蒙古国经济研究》《牧区制度与政策研究》等多部学术专著,多项研究成果获内蒙古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在牧区研究领域具有广泛影响力。

此次赴毕节基层考察,不仅为当地民族文化传承与乡村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学术支持,也为毕节市蒙学会进一步开展工作拓宽了思路,对推动毕节市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与民族文化繁荣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毕节市蒙学会会长余昌龙表示,围绕本次实践考察,学会将认真梳理敖仁其教授的建议,结合毕节实际,进一步加大民族文化挖掘研究力度,组织开展更多形式多样的民族文化活动,加强与各民族团体的交流合作,持续巩固和发展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为毕节市高质量发展贡献民族文化力量。(图文采写/胡静)


责任编辑:舒彬

社区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