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育润心”民族“纽带”紧紧相扣——威宁自治县十一中“迎中秋 庆国庆”活动综述
2025/10/10 13:20 来源:社区文化网 阅读:33.7万
中秋月满杏坛暖,家国情浓赤子心。
近日,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第十一中学报告厅内灯火璀璨,笑语盈盈,各族师生欢聚一堂,2025年“月满校园 情系家国”“庆国庆·迎中秋”双节活动在此热闹开启。
作为学校“五育润心”“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重要实践,活动将民族团结理念、红色文化传承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度融合,在欢声笑语中织就“民族一家亲,家国共团圆”的生动图景。
活动伊始,精彩文艺展演轮番登场,瞬间点燃全场氛围。社团的同学们以灵动舞姿演绎时代活力,诗词朗诵节目中,各族学子声情并茂诉说家国眷恋,教师演唱的歌曲饱含深情,传递着对祖国的赤诚祝福。
值得一提的是,红色文化、党史军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竞答巧妙穿插其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的时间”……
“关于中秋的诗词接龙”等问题抛出后,师生踊跃举手、积极应答,在知识碰撞中深化对爱国情怀与民族团结的认知,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就此铺展,既叩击出师生心中对祖国的无限自豪,也漾起对团圆的深深眷恋。
各班精心筹备的特色环节,更是将活动推向高潮。灯笼制作展示与民族服饰走秀融合了传统文化特色,丰富多彩,各族学生身着本民族盛装自信走秀,每一步都踏出“民族文化共传承”的风采。
猜灯谜项目则将红色故事、学科知识与地域文化融入谜面,让师生在趣味互动中感受文化魅力。学生社团也围绕自身特长尽显多元活力,展演节目精彩纷呈,不仅增强了师生的校园归属感,更让民族团结的种子在互动中悄然扎根。
此次活动既是第二课堂对第一课堂的有效延伸,更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实践。

它将“强国有我”的使命担当植入师生心中,强化了大家对红色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与自信,更通过地方特色文化、民族文化与校园文化的深度融合,为校园文化注入新活力。
正如一名学生所说,“和各族同学一起做灯笼、猜灯谜,既感受到了节日的快乐,更明白我们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
活动尾声,全体师生齐上台观赏灯笼,手中的灯笼与背景的国旗交相辉映。灯光映照下,“灯火映初心 家国共此时”的深切表现与师生们的笑脸相映成趣,构成一幅民族团结、家国同庆的美好画卷。
“节日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更是民族团结教育的鲜活课堂。”威宁十一中副校长赵琴说,“往后学校将持续以庆典、节日为纽带,不断完善文化育人体系,让红色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团结理念在校园里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注入源源不断的青春力量。”
作为移民搬迁配套学校,威宁十一中自建校以来便主动承接这份使命,将民族团结教育融入日常育人全过程。

从“筑牢共同意识之墙”的五四文艺汇演,到“唱响民族团结主旋律”的红歌合唱比赛,从搬迁学子的集体宣誓,到民族团结杯赛事中的同心拼搏,学校以常态化活动为纽带,让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的共同体理念走进课堂、浸润心灵 。
此次双节活动正是学校民族团结工作的生动缩影,它既呼应了威宁全县民族团结进步的发展脉络,更彰显了校园作为育人阵地的责任担当。
威宁自治县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民族工作持续发力,创新能力亮点频现,通过多样实践,“五育润心”推动各民族在交往交流交融中凝聚共识,让“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理念深深扎根,走深走实,见行见效。(图文现场采写 陈雪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