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

西藏民族大学毕业生赴藏建功,书写与高原的“双向奔赴”篇章(二)

2025/10/16 11:38 来源:社区文化网 阅读:2.2万

  一批又一批西藏民族大学毕业生怀揣梦想与憧憬,踏上西藏这片土地开启新征程。对他们而言,首先要跨越的是生理上的高原反应,而在后续工作中,更需直面职业与生活适应层面的“高原挑战”。从渭水之滨的校园到雪域高原的岗位,这些毕业生以在校期间的积淀为支撑,用行动诠释着个人理想与国家需求的同频共振,续写着青春与高原的“双向奔赴”篇章。

 

拉萨高楼间的万达广场

校园 “预科” 培育:筑牢赴藏认知与能力基石

  西藏民族大学的四年校园生活,对学子而言是一场为奔赴雪域量身定制的“预科”。学校通过特色课程、文化浸润与实践引导,让“去西藏”从模糊想法转变为清晰信念。在课程设置上,学校开设多门聚焦西藏的特色课程。以新闻学院为例,《西藏文化传播》等课程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西藏深厚的文化底蕴。新闻学院学生格桑旦增至今记得老师立足民族特色,讲好西藏故事的谆谆教诲,这类课程为学生构建了认知西藏的专业框架。

  文化融入与情感联结贯穿校园生活。每天傍晚,学校一餐厅门口的锅庄舞活动,让汉族与藏族学子手拉手在舞步中增进感情;藏语交流课、西藏历史文化讲座等活动,为学生提前适配高原文化语境。2021届毕业生徐晓舞回忆,本科期间,陈航行老师的新闻评论课教会她“用思辨看待问题”,金老师朋友圈里的西藏风光、刘新利老师在藏调研的故事,让她逐渐萌生赴藏想法,最终毕业时毫不犹豫选择留藏。

  学校还通过细节关怀与实践活动强化学生对西藏的归属感。疫情期间,学校专门包火车送藏族学生返藏;组织研究生进藏调研,让学生直观感受地域需求。曾就读于浙江理工大学的彭超,考研时被民大的民族特色吸引,“在民大,第一次和藏族同学跳雪地锅庄,第一次听学长学姐讲在藏工作的故事,让我觉得西藏是可以扎根的第二故乡”。专升本学生康佳佳更是放弃内地院校,选择民大,只因“在这里能更靠近热爱的拉萨”。

精神“接力”传承:凝聚赴藏初心与行动力量

除理论知识与文化认知培育外,西藏民族大学还通过实习实践、就业引导与榜样示范,推动赴藏精神“接力”,让毕业生带着坚定初心走向高原。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参与西藏地区实习实践。每年寒暑假,大批学生奔赴西藏各地,投身不同领域:有的走进拉萨学校担任实习教师,体验当地教育环境;有的深入基层政府部门协助工作,了解行政管理与民生状况;还有的参与文化保护项目,为传承西藏优秀传统文化助力。这些实践让学生提前熟悉西藏工作场景,积累实战经验。

临近毕业,学校就业指导中心通过就业讲座、政策宣讲等形式,引导学生树立“到西部去,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的就业理想。外语学院学生李源荣的就业选择便受此影响,“我哥哥是援藏干部,学院很多往届学长学姐在拉萨工作,让我对拉萨没有陌生感”。一届又一届民大学子在榜样感召下,接续踏上赴藏之路,让高原初心薪火相传。

双向奔赴共成长:青春力量反哺高原发展

  西藏民族大学毕业生的赴藏选择,早已超越“就业”单一维度。这既是个人理想对国家需求的回应,也是高校育人成果对西藏地域发展的反哺,更是青春力量与高原热土的相互成就。

  如今,越来越多民大学子带着校园“预科”积淀与精神“接力”的信念,在西藏扎根成长。他们在乡村振兴一线助力产业发展,在民族团结工作中搭建沟通桥梁,在边疆稳定事业中贡献青春力量。这场跨越千里的“双向奔赴”,正为西藏的长远发展书写着愈发动人的篇章。(西藏民族大学  赵华一)


编辑:王云河

社区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