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

烟火深处 打造“家门口”的幸福实景

2025/11/05 01:01 来源:社区文化网 阅读:5万

走进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新城街道人大代表联络站,一股浓浓的“烟火气”扑面而来。墙上,工作流程、代表信息一目了然;资料架上,民情记录本、政策法规汇编陈列有序;接待室内,几位居民与人大代表围坐交谈,讨论声与阵阵笑声交织。这个坐落在小区门口、被商铺环绕的民主阵地,不仅是代表履职的平台,更是民意汇聚的港湾,将“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承诺,兑现为群众“家门口”触手可及的幸福。

以“网”为桥,聆听“家门口”的急难愁盼

联络站的生命力,在于与群众生活的深度融合。通过织密民意收集网,这里成为民情“前哨站”,让群众诉求表达如邻里串门般自然。

“现在充电真是方便,这么多车位随到随充。”站在亚都社区亚厦风和苑新建的电瓶车充电棚前,居民李阿姨脸上洋溢着满意的笑容。这个曾因“飞线充电”“推车入户”而被频繁投诉的老旧小区,如今已新增6座充电棚、90个充电桩及120个车位,彻底告别了“抢位战”的困扰。

充电棚从无到有的转变,成为民意收集网高效运转的一个生动缩影。实践中,联络站积极构建“定点接访+移动走访+云端联访”三维互动网络,实现民意征集立体化覆盖。代表们既在站内“坐诊”接待选民,又主动“出诊”深入网格,“零距离”感知民情;同时依托“新城e事”等数字化平台,实现民情实时汇集、建议线上提交,形成“线上+线下”互补、“固定+流动”结合的24小时履职新格局。

“网格虽小,却是丈量民生幸福的标尺。”为将履职触角延伸至最末梢,联络站创新推行“精网微格”模式,将72名各级人大代表纳入51个社区(村)网格,并聘请300余名党员、志愿者担任选民联络员,全力构筑“代表进网格、民意随时采、诉求速响应”的工作格局。这细密的网格,让一桩桩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关键小事”得以快速捕捉、及时传递。

今年5月,殷秀社区殷秀花园小区楼道灯改造工程,有力印证了这张“网”的实际效能。该小区作为老年人占比较高的安置小区,长期受困于楼道灯光昏暗,居民夜间出行存在严重安全隐患。通过代表接待选民和群众线上反馈,这一诉求被迅速锁定。联络站立即组织网格代表实地走访,联合物业、业委会、相关部门等进行现场勘查,精准诊断出照明不足、线路老化、开关失灵等问题,最终确定“换灯+改线+智能升级”改造方案。如今,明亮柔和的感应灯光照亮了居民回家路,让大家由衷赞叹:“现在上下楼,心里亮堂多了!”

以“议”为钥,破解“家门口”的治理难题

联络站的实效性,在于将民意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通过多形式的民主协商,这里成为解决问题的“议事厅”,切实将群众“金点子”转化为基层治理“金钥匙”。

去年4月,一场围绕电动车充电棚建设的微型议事会在联络站内有序开展。针对高层住户充电难问题,区人大代表康雪莉与社区干部、业主代表、物业负责人等围坐一堂,以“解剖麻雀”的方式逐项研究。

“我家住顶楼,天天扛电瓶实在吃不消。”“飞线充电是很危险,但总要给人留条路......”眼见居民情绪激动,康雪莉立即合上笔记本,果断回应:“今天不绕弯子,大家一起商量解决办法!”会后,她根据各方意见形成《关于建造老旧小区电瓶车充电棚的建议》,并及时向街道应急消防管理站等部门反馈。不到一周时间,融合避让儿童活动区、防雨顶棚设计、限价充电等要素的6套建设方案,经过三轮议事恳谈,以98.36%的居民支持率通过。

这把民主协商的利器,在破解道路安全难题中也发挥了关键作用。中山社区聚贤路作为连接中山西路与洪兴西路的主干道,日均车流量大,行人过街安全问题突出。为此,联络站多次组织人大代表与沿街商户、居民代表等召开现场议事会,围绕“怎么改、改什么”展开充分讨论。在凝聚共识的基础上,督促交警部门启动“两查”机制,系统分析事故成因及空间条件。通过专业测绘与科学规划,最终建成总长20米的Z字形过街通道,并设置1.5米宽安全岛,构建人车分离、警示完善的安全通行体系。

面对产业发展等专业性较强的议题,联络站着力打造“专业代表+智库专家+产业人才”的智囊支撑体系,固化形成“主题征集—专业调研—联合论证—成果转化”的议事流程,为企业提供从政策解读到业务指导的全链条服务,助力数字产业项目落地生根。目前,街道数字经济类企业已集聚近200家,星天海洋、腾讯音乐等知名企业相继落户,新增就业岗位400余个,让群众尝到了“家门口”就业的甜头。

以“督”为盾,守护“家门口”的幸福成果

联络站的公信力,植根于监督工作的务实担当。通过构建“事前预防、事中管控、事后问效”的全链条监督体系,推动民生承诺从“纸上蓝图”变为“身边实景”。

在亚厦风和苑充电棚建设过程中,头戴安全帽的区人大代表方威成了施工现场的“常客”。这位当过业委会主任的小区治理骨干,手持工程平面图逐一核验:“消防通道必须留出足够空间,喷淋装置要能覆盖整个充电区!”他严谨细致的态度,让施工方负责人不禁感叹:“您真是比监理还专业。”

这种“较真”精神,成为联络站“双线监督”机制的鲜活写照。该机制线上建立专项工作群,实现全天候“云监工”;线下则组建由人大代表、居民代表及专业人士构成的监督小组,定期开展现场“碰头会”。在咖尔花园地下车库改造中,监督小组发现照明线路未做防火套管,当即提出停工建议,督促限期整改,确保项目保质保量完成。

在朱家桥港护栏焕新工程中,“人大代表+居民代表”的双重监督贯穿项目始终。从材料进场抽检、施工过程把关到竣工验收评估,每一个环节都有监督身影。工程交付后,联络站推动建立“社区网格员日巡查、职能部门周抽查、人大代表月视察”的三级长效守护机制,防止问题回潮,让居民能够长久安心地享受滨水空间。

与此同时,联络站还综合运用“调研+约见”“视察+测评”等多元监督方式,对街道民生实事、重点工程实施全过程跟踪督办。今年以来,通过推行“挂号整改、销号落实”工作机制,围绕秀湖公园公共饮水项目、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工程等开展专项视察,采取现场问政、进度查验等方式,累计推动解决各类实际问题20多个,切实将民生工程建成群众满意的民心工程。

小小的联络站,承载着民主的大内涵。从点亮楼道暖心灯,到建起安全充电棚;从优化一条过街通道,到守护一段河岸安全......新城街道人大代表联络站里的点滴实践昭示:真正的民主,于“家门口”的烟火气里生根,于为民解忧的实践中生长,更于群众满意的笑容中结果。(通讯员 章育新)

编辑:陆姗姗

社区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