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

“黑炭警官”何宏亮:基层民警的“炭火”守护

2025/11/06 11:13 来源:社区文化网 阅读:1.2万

社区文化网(通讯员 蒋定国 吴晓华 陈美青)何宏亮,浙江金华市公安局婺城分局城中派出所一名普通民警。1994年入警至今,从青丝到白发,扎根基层三十余载,全身心投入各项工作,把温暖、服务送到家,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由于常年奔波在外围工作导致肤色黝黑,被大家亲切地称呼为“黑炭警官”。曾先后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3次,受到嘉奖4次,并获评婺城区“最美政法干警”,金华市“社区民警主防标兵”等荣誉称号。

34秒:刻在生命线上的本能冲刺

2022年11月,何宏亮如往常一样早早来到派出所,在院子里整理装备时,突然听到围墙外的楼房里有人在求救,“不要着急,我们马上过来帮你”,说罢,何宏亮一个转身飞奔赶去。34秒后,何宏亮赶到,凭借其在医院积累的急救知识,他判断老人可能是突发脑溢血,他一边通过对话进行引导,一边不断清理老人口腔内的呕吐物防止窒息。他快速及时的处置,为老人赢得了黄金救援时间。

2023年深秋雨夜,八旬老人摔倒在银行门口动弹不得。何宏亮飞奔而至,确认无骨折风险后,他脱下外套披在老人身上,蹲在雨中一手撑伞、一手紧握老人,整整20分钟直到家属到来。路过的市民拍下这温暖一幕传遍朋友圈:“这是咱们何警官!”回家后,他的腰疼得直不起来,妻子埋怨,他却笑笑:“看到老人家躺那儿,我能不管吗?”

黝黑肤色:是勋章,更是“平安合伙人”的底色

何宏亮的“黑”,是行走社区的勋章。2004年任城中派出所社区民警以来,无论风雨,他坚持清晨7点到岗。“早点到,多做事。社区工作,走得勤、问得细是秘诀。”21年如一日,他用脚步丈量辖区。独居老人、邻里纠纷、安全隐患……这些“小事”,都是他心中的“大事”。黝黑的面庞和忙碌的身影,已成为社区最安心的“风景线”。

在何宏亮推动下,该所创新建立“阳光·平安合伙人”机制,融合公安、执法、市场监管、医疗机构、网格员、商户等多方力量。机制运行以来,辖区矛盾纠纷就地化解率超99%。“众人拾柴火焰高。”他朴实的话语道出真谛。在西市街商圈,商户们熟悉何宏亮宽厚的手,他深夜帮商户修卷帘门,发现便利店隐患后亲手安装调试设备。“做生意不容易,安全最重要。”他叮嘱的话语传递着踏实的守护。

医院十年:生死一线间的“炭火”调解员

2015年,何宏亮主动请缨驻守市中心医院警务室,一驻十年。在这个直面生死的战场,他不仅维护秩序,更在医患间架起温情桥梁。“何警官在急诊室帮忙抢救时,我们都忘了他是个警察。”急诊科护士说。他帮着推担架、维持通道,无数次忙碌到深夜。

发生医患纠纷时,面对失去亲人的家属摆花圈、堵通道甚至被指着鼻子骂,何宏亮从不退缩,面带理解与耐心。“听不懂术语,就摸不透症结。”这位曾经的医疗门外汉,硬是自学成半个“全科医生”。一次,他了解到有位康复老人因家境困难无力支付费用拒不出院。他主动谈心,多方奔走协调院方减免费用、联系亲友筹款,最终老人安心出院。

十年来,何宏亮调处数百起医患纠纷零投诉,是公认的“金牌调解员”。他将急救知识和调解经验带回警营,开创“急救知识进警营”课程。医护人员感慨:“他像一块燃烧的炭,看着不起眼,却能发出实实在在的热量,让人安心。”

薪火相传:永不熄灭的“炭火之心”

何宏亮常说:“警察这两个字,是要用心去写的。”2016年,该所推行“阳光坐席”制度,将“群众是否满意”作为核心标准,何宏亮第一个报名。去年6月,方先生在商圈丢失存有重要资料的手机,何宏亮通过“阳光坐席”网格联动,仅30分钟物归原主。今年5月,他更通过此机制,帮助失联27年的徐师傅跨越500公里重续亲情。“每个走失人员背后,都有一颗破碎的心。我们要做的是修补伤痕。”何宏亮说。

夜深人静,城中派出所二楼办公室灯光常亮。何宏亮正指导徒弟章毅恒整理案卷。章毅恒最难忘那个雨夜:一位老人报警称钥匙丢了。小章觉得是小事,准备简单记录。何宏亮却带他冒雨赶到老人家联系开锁公司。“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归途中的这句话,深烙在章毅恒心中。

从医院走廊到商圈街道,从34秒生死时速到30年默默坚守,都有着“黑炭警官”何宏亮的身影。有人问他30多年从警最大收获是什么?他沉思道:“学会了敬畏生命,懂得了人民至上。我愿永远做那个群众需要时,34秒赶到身边的人。”


编辑:洪惠锋

社区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