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

银龄逐梦正当时 乐学乐活享晚年

2025/11/19 11:00 来源:社区文化网 阅读:3.9万

在嘉兴经开区城南街道金穗社区,有这样一方天地——它不是教室,却飘着悠扬的琴声与墨香;它不是舞台,却总有人在这里绽放自信的光芒;这里不仅是长者们学习新知的课堂,更是他们重拾热爱、结交挚友、感受温暖的“第二个家”。自开办以来,学堂以“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为核心理念。这里,就是金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银龄老年学堂”,一个让银发学子重拾热爱、结交挚友、乐享晚年的幸福驿站。

与银龄老年学堂相辅相成的,还有金穗社区老年电大。作为面向社区长者的专业学习平台,老年电大始终以“满足长者多元学习需求、提升晚年生活品质”为目标,开设了覆盖多个领域的实用课程:既有“智能手机应用”“线上生活服务使用”等数字素养课,手把手教老人挂号缴费、视频通话;也有守护健康的“老年常见病预防”“合理膳食搭配”等健康保健课;还有丰富精神生活的“法律常识普及”“经典影视赏析”等课程,老年电大不仅填补了生活中的知识空白,更让他们感受到“学无止境”的乐趣,真正实现了“老有所学、学有所获”。

走进金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三楼,总能被此起彼伏的欢笑声吸引——民乐班的二胡声婉转悠扬,萨克斯班的气流声浑厚明亮,音乐班的合唱声清亮动人,书法班的毛笔尖在宣纸上沙沙游走……这些平均年龄超过65岁的“学生”们,正用行动诠释着“学习是最好的养老”。

“二胡要拉出‘人情味’,手腕得松,心要静。”每周二的民乐课上,王老师总是先给老人们讲一段乐曲背后的故事——可能是《茉莉花》里的江南烟雨,也可能是《赛马》中的草原豪情。从最初生涩的指法,到现在能合奏《喜洋洋》《步步高》,老人们不仅学会了乐器,更找回了年轻时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隔壁萨克斯班则多了几分“潮范儿”。68岁的李叔叔退休前是企业普通员工,第一次摸到萨克斯时直摇头:“这玩意儿能学会?”可如今,他不仅能吹《回家》《梁祝》,还和班里几位“萨克斯搭子”组了小乐队,逢年过节就在社区广场来段即兴演奏。“以前总觉得退休生活就是带孙子、买菜做饭,现在吹起萨克斯,感觉自己又年轻了!”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音乐班的课堂上,二十多位老人端坐着,跟着贾老师一句一句练气息、纠发音。这里没有“跑调”的尴尬,只有互相打气的温暖,有的记不住歌词,大家就把歌词抄在小本子上,互相传阅。

“唱歌不光练肺活量,更练心情!”班长张阿姨说,班里好几位阿姨以前总说“老了没精神”,现在每周三雷打不动来上课,“唱完歌回家,走路都带风!”

书法教室永远是最安静的角落。宣纸铺开,墨汁飘香,老人们或临摹《兰亭序》,或练习楷书,一笔一画间,仿佛时光都慢了下来。72岁的陈爷爷退休前是语文老师,如今成了班里的“书法顾问”——谁的握笔姿势不对,谁的字结构松散,他总是一边示范一边讲解:“书法讲究‘心正笔正’,写字也是修心。”

不少老人的作品已经挂在了社区活动室的“银龄书画角”,逢年过节还会写春联送给邻居。“以前总觉得退休后没事干,现在每天练半小时字,心里特别踏实。”学员刘奶奶笑着说。

在金穗社区老年学堂,学习是主旋律,但“仪式感”同样不可或缺——每月一次的集体生日会,成了老人们最期待的“节日”。

“祝你生日快乐,祝你生日快乐……”上个月的生日会上,二十余位当月过生日的老人围坐在摆满蛋糕、水果的长桌旁,社区工作人员推着插满蜡烛的蛋糕车走进来,学员们自发组成的“银龄合唱团”唱起了生日歌。烛光摇曳中,82岁的周奶奶抹着眼泪说:“我子女都在外地,没想到社区还记得我生日,这蛋糕比蜜还甜!”

除了生日蛋糕,学堂还会准备手工贺卡(由书法班学员书写祝福)、长寿面,甚至邀请其他班级的“老同学”来表演节目。社区工作人员说:“我们希望每一位老人都能感受到——在金穗,您不是一个人过生日,而是整个‘大家庭’都在为您庆祝。”

傍晚的夕阳洒在学堂窗户上,琴声、笑声还在社区里飘。在这里,乐器奏响银龄快乐,笔墨书写晚年精彩,生日蜡烛点亮邻里温情。金穗社区老年学堂——让晚年生活不再单调,让银发岁月熠熠生辉!(通讯员 张月凤)

编辑:陆姗姗

社区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