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洪市提升“管、聚、预”能力 构建应急管理“一盘棋”
2025/11/19 19:01 来源:社区文化网 阅读:1.2万
社区文化网(苏勤 赖鑫)为适应新时代应急管理形势要求,射洪市以“管、聚、预”三大能力建设为抓手,不断健全应急管理、防灾减灾、消防救援等单位高效协同机制,深化安全生产“五预”工作机制和突发事件初期处置现场指挥官制度,构建统一指挥、协同有序、响应灵敏的应急管理工作格局。
强化统筹,拧紧应急管理“责任链”
射洪市地处川中盆地、涪江中游、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北弧中心,岸线长、地灾密、林区广,防灾减灾形势复杂严峻。为提升自然灾害防救能力,射洪从体制机制入手,持续补短板、强弱项。
今年6月,射洪市整合原安全生产委员会、应急委员会与减灾委员会,成立市安全生产委员会(市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由市委书记、市长担任双主任,统筹防汛抗旱、森林防灭火、危化品、消防等11个专项指挥部,并设立16个安全生产专业委员会及专家委员会,构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指挥体系。

机制的优化带来的是实战效率的提升。5月8日,青岗镇金龙村一名老人失联。在接到救援请求时,射洪市相关部门立即组织开展救援,经近7小时搜救,老人被成功找到;7月初,射洪市接连遭受极端大风、暴雨天气,城区内多处广告牌、树木倒落,金华镇黑水浩村河心洲岛部分村民被困,射洪市应急管理局第一时间组建党员先锋队对受困人员进行专一安置……
这样的成功避险案例在射洪并不鲜见,正是得益于各部门间的协同配合,预警、响应、处置无缝衔接。射洪市应急管理局负责人表示,将持续强化党的领导,推进跨部门、跨层级协同整合,不断提升应急管理体系的整体性与协调性。
建强堡垒,推动防灾救援“关口前移” 面对冬春防火、夏秋防汛、四季防地灾、全年防地震的防灾减灾工作特点,射洪把支部建在队站,建立健全各级党组织,制定加强基层党支部标准规范化措施,加强基层应急管理队伍建设,配齐配强各级班子,在各类灾害救援现场,让党旗在一线高高飘扬。 “巡查中发现有1处山体存在滑坡风险,请立即组织群众进行转移!”今年7月,大榆镇古井村地质灾害检测员在接到多部门联合发布的暴雨与地质灾害预警后,巡查发现山体滑坡风险并立即上报。市应急指挥中心迅速调度,组织镇村网格员与专项指挥部组成联合突击小队,及时转移群众,实现成功避险。 在“冬春防火、夏秋防汛、四季防灾、全年防震”的工作常态下,射洪推动“微网实格”治理模式落地,将网格化管理列为“一把手”工程,明确网格员隐患排查、民情收集等30余项职责,构建“每户必联、每处必查”的治理网络。通过微信群、随手拍、民情日记、联系卡等方式,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让群众随时“找得到人、办得了事”。 智慧赋能,从严从实“查隐患、防风险” “王主任,这次我们专门来看看你们企业‘五预’机制和‘安全码’运用情况,针对性开展指导服务。”在四川五斗米食品开发有限公司,射洪市安办派出指导小组对“五预”机制落实和“五预”系统使用情况进行指导。 这样的场景时常出现在射洪市各个企业,为防范企业风险,射洪市全力推动“五预”机制向一线延伸,充分运用安全生产“五预”智慧管理系统和“安全码”小程序,通过线上监管,及时发现和督促企业整改安全隐患。截至目前,已录入射洪市1320家企业、3088个风险点位;同时将全市划分为1716个应急单元,并在440家工贸规上企业试点推行首席安全官和现场指挥官制度,助力企业筑牢安全防线。 此外,射洪市严格执行“四不放过”“双报告”制度,推行安委会首末位发言制度,通过“内部通报+媒体曝光”双渠道,公示问题企业135家、曝光问题隐患209个。针对206项重大事故隐患,实施“专项督查+实地核查+回头看”,推动隐患整改闭环管理,提升本质安全水平。 通过系统推进“管、聚、预”三大能力建设,射洪市正加快构建全链条、全覆盖、全响应的现代化应急管理体系,坚决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