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

以仁心践匠行,在奉献中铺就青春暖途

2025/11/22 22:50 来源:社区文化网 阅读:1.5万

  在青春的坐标系上,马照涵的轨迹清晰地指向两个维度:一是向内深耕,锤炼守护生命的技术与匠心;二是向外辐射,践行奉献社会的责任与担当。她的故事,是一条由科研创新与志愿服务交织而成的温暖主线,诠释着当代青年最赤诚的情怀。

创新之匙:开启科研守护的探索之门

  马照涵的探索始于实验室的方寸之间,她将对生命的关切化为具体的科研行动。她参与的“基于红外传感技术的输液报警器”的研发项目,聚焦于临床需求,力求以技术手段解除患者的潜在风险,减轻医护人员的负担。这项科研经历,不仅锻炼了她的工程思维,更在她心中埋下了一颗种子:用严谨的科技力量,为生命健康筑起一道更坚固的防线。

仁心之盾:铸就专业急救的生命防线

  科研探索赋予她工具,而专业的急救技能则让她掌握了守护生命的主动权。马照涵并非止步于理论,她主动考取了中国红十字会救护员证,并进一步获得了AHA美国心脏协会颁发的国际急救员证书,这张在全球188多个国家通用的证书,代表着她已熟练掌握从心肺复苏、AED使用到处理窒息、休克、脑卒中等多种急症的救援能力。三角巾包扎、绷带固定……这些技能于她而言,不再是纸面上的知识,而是随时可以挺身而出的底气。她将这面“仁心之盾”视为现代公民的责任,时刻准备着为需要的人伸出援手。

躬行之践:扎根医疗服务的温暖土壤

  真正的担当,源于脚踏实地的行动。马照涵的身影活跃在赤峰市医院和肿瘤医院的多个角落。在社工部,她细心归纳档案,作为志愿组长,她巡岗导诊、摄影记录,用镜头定格其她志愿者的奉献瞬间,也用自己的行动维持着医院大厅的井然有序。在儿科病房,她化身温暖的使者,通过“吹气球送温暖”活动,将欢乐带给90余名儿童,驱散病痛带来的阴霾。在药房,她耐心整理药架,确保每一盒药品都标签清晰、摆放整齐;在党办,她严谨地整理人员档案。这些看似琐碎的工作,让她深刻理解了医疗系统的运作,也更真切地体察到患者的需求与医护的辛劳。

传承之光:担当文化科普的播火之薪

  马照涵的奉献情怀,从医院延伸至更广阔的社会空间。在毛泽东造像博物馆,她是一名红色文化讲解员,深情讲述历史,让革命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光彩。在内蒙古少数民族运动会的舞台上,她作为志愿者代表发言,展现了青年一代的风采与担当。她更走进内蒙古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4633名师生普及心肺复苏、海姆立克急救法等救命技能。此外,她还开辟了线上阵地,通过小红书科普账号,以138168次的浏览量和累计1420次点赞,将专业的健康知识化繁为简,传播给万千网友,让科学的种子在更广阔的土壤中生根发芽。

  从精密的实验室到喧嚣的医院大厅,从庄重的博物馆到广阔的网络空间,马照涵始终步履不停。她用科研精神求索,用专业能力守护,用志愿服务奉献,用科普热情点亮。她的故事,是一位青年学子将个人所学与社会所需紧密结合的生动实践,一路走来,她让技术拥有了温度,让青春闪耀着仁爱的光芒。(马照涵)



编辑:王云河

社区文化网